东山人

 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4|回复: 3

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培养与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22: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上什么东西最珍贵?人才。人才乃立业之本。邓小平同志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一再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同志把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摆上了“关键”的位置。
      
  人才不是天生的,要靠培养,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才的成长需要适当的外部环境,要有外力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的论述中指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本文中我将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分析东山一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培养、使用人才的做法,以及由此得到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人才的培养
      
  “国家振兴靠科技,科技振兴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因此,研究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培养有其特殊的意义。我们认为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培养要做到:“树立一个观念,创造一个环境,实施一个战略,促进一个发展。”

  1、树立个个是人才的观念。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领导者只有树立“个个是人才”、“人尽其才”的观念,才能充分尊重人才,想方设法培养人才。从而才能在培养人才中,做到开阔视野,拓宽渠道,不至于埋没人才。
      
  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有切实的措施保证,前提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当然,我们不是强调搞平均主义。由于各人的自身素质、经历、环境条件不同,有的人可以成为优秀人才,有的人就不可能。况且,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周期长,有的周期短。因此,培养人才要有一盘棋思想,统盘考虑,协调发展,才能做到齐头并进。
学校好比一部机器,教师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零部件。要使学校机器正常运转,生产出合格“产品”,单有机器主件没有配件不行,有主配件没有螺丝钉也不行,什么都重要,什么都不能缺。基于这种认识,东山一中坚持分行政、教学、后勤三线管理,实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目标。树立全面培育人才意识,重视发挥全员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在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倡导下,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省、市、县委组织部都掌握管理了一批拔尖人才,为他们专心工作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专家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教师队伍的拔尖人才就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按管理学的“二八律”来划分,教师队伍中的拔尖人才要占有20%。对他们的培养,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环境。邓小平同志说过“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当前,从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如何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山一中的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率先垂范。一方面,每个行政领导在做好党政工作的同时,下到一个年段,至少兼任一个班级课程,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并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做出榜样;另一方面,全体行政领导以高度责任感,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勤政务实,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清正廉洁,以良好的人格力量去感召教师。二是惜才爱才。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东山一中的领导者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他们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家里手,是各学科的带头人,都曾经做出过显著成绩,并不断在做出新成绩,但他们并不因此而刚愎自用,是人才就重视培养,对于能力超过自己的拔尖人才更是倍加珍惜、尊重有余,做到“礼贤下士”。政治上,充分尊重拔尖人才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工作上,信任与支持并举,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拔尖人才施展才干,一酬壮志;生活上,与他们交朋友,结为知己,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营造“见贤思齐”的氛围。学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地方,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希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能力和劳动成果得到公正的评价,是知识分子的鲜明特征。东山一中从这一特征出发培养人才。首先,对于安心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荣誉,并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宣传。其次,对于业务能力强,水平高,并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或举荐到重要岗位上锻炼培养。再次,对于学校里最敏感的职称评定问题,不搞论资排辈,不徇私情,符合条件能胜任的,超常规破格推荐晋升,具有资历但不能胜任的,就是职数剩余也绝不推荐晋升,一个做法:实行量化评聘办法。促进了全校上下形成崇尚实干、争做贡献、扬正祛邪、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激励和调动拔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难得,拔尖人才更难得。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呼唤人才辈出的当代,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22: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经济建设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人才培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必须树立长远观点,形成再发展的基础,才会有人才不断涌现,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东山一中在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制定培养目标、优化培养途径。制定目标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当前,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也纷纷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抓紧实施,已取得一定成效。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年龄结构呈梯形,人才层次呈塔形的基本框架来设计。我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梯队,积极创造条件,派出各层次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信息技术等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支持教师的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使有功者有其名,有劳者有所得,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现已拥有一批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23人,去年学校评选出一批管理骨干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了骨干教师队伍梯队。
      
  我校在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抓教师典型,激发教师新追求。党支部和行政会密切配合,深入教学一线,挖掘发现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由此树立起一批各具特点的教师典型,他们中有的注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有的管理有方,学生干部发挥作用好;有的富于激情,教学中洋溢着活力;有的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工作,开启学生的心门等等,近五来,我校教师就有50多人次被授予县级以上表彰,其中一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三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一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位省“三八”红旗手,通过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个人和学校事业的共同发展。二是抓党建工作,提升教师新境界。党支部积极审慎地按“一线、一流、青年”的原则,把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帮助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支委会针对目前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组织靠拢,主动申请入党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经过集体研究,选定人头,分别对他们进行引导,向他们传达党的精神和希望,鼓舞了他们的政治热情,2004年以来,有12位教师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6位教师被吸收入党。

  ②健全交替机制。东山一中上世纪80年代有个学科几个年轻教师经过几轮高中循环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均可独挡一面。因该学科一名权威教师年年顶在高中毕业班快班任教,几个年轻教师有的认为没有得到重用而调离,有的因工作需要而调出,结果当这位权威教师退休后,该学科一度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这种教训不能不说不深刻,虽然这其中还有其它客观因素,但没有认真落实替换制度应是主要原因。实行替换制度关键要解决好“退”与“进”的问题,新教师替上去后,还要老教师的传帮带,新教师才能顺利成长。
      
  针对目前有的学科教师较为欠缺,学科教师间、教师个体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学校对现有教师定人头、分类型、有的放矢地制定发展规划,为教师发展定向,分层次提高,力争形成三年起步好,五年出经验,八年成骨干,十年有研究的发展梯队;学校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加强“传、帮、带”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重视对薄弱学科和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力度,开展结对帮带活动,有序推进,有效促进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学业务竞赛活动,使青年教师从教师培养的“过渡期”尽快步入“成熟期”,挑起教育教学重担,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③找准着力点。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要放在青年身上。因为青年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旺盛,也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人才学表明,科学技术人员的最佳年龄区在25岁至45岁,其峰值年龄在37岁左右。况且,目前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的为数不多,绝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而35岁以下的占整个队伍的70%。只有把培养人才的着力点放在青年身上,只有青年教师更快更多的成长,教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有保证。
4、促进人才素质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是人才培养的总方向。教师队伍的人才素质提高应朝着“又红又专”、“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人才素质要求“又红又专”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人才必须具备“红”与“专”两个方面素质,缺一不可。专不等于红,但红一定要专,红与专是辩证的统一。“红”主要指“政治标准”、“世界观”,属德的范畴;“专”指的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属才的范畴。教师队伍中人才“红”的方面应突出专业思想和师德修养。具有专业知识,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没有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忱,就不能拼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就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为教育服务。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但没有良好的师德风范,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就不能立足平凡岗位,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就不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培养教师队伍的人才,必须按照“又红又专”的标准,既重学术,又重政治。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做为主要的政治素质予于重视。
      
  “一专多能”指的是:既要懂得教书,又要懂得育人。既能胜任学科教学,又能做学生思想工作。既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做出显著成绩,又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其次,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学会管理,能在一些领导岗位上长才干、起作用、做贡献。东山一中坚持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安排到年段、教研组、共青团等岗位锻炼,从中再把表现出较高领导才能的人才,举荐到领导岗位上任职,实行逐级推进、逐级锻炼。这一做法既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产生激励人才自觉成长的良性循环氛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22: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教师人才的使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的论述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了人才,还要合理的使用,只有合理使用人才,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人才存在的意义。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才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二者不可分离。但就各自功能来说,我们认为在教师队伍中使用人才,要做到“坚持一个原则,引进一个机制,突出一个发挥”。

  1、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
      
  人才的成长,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自身素质、自身潜能的因素,又有外在环境、条件和机遇的客观因素。从而,就有人才类型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要求一个人什么都懂,什么都能,什么都会,什么缺点都没有是不现实的,人总有其所长与其所短。自然规律无不这样:牡丹花鲜而不香,米兰花香而不鲜,玫瑰花既鲜又香但带刺。因此,使用人才要有全面观点,要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人才有各种类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使用人才要从大处着眼,要看人才的长处,不能盯住人才的短处不放。用人所长,使长处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使用人才的基本要求。

  ②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楚汉相争,张良长于决策,萧何长于治国,韩信长于用兵,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优势。刘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协调好部下各方面力量,使他们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最后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博古通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用场。当前,教育要优先发展,需要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无论大才、小才;通才、专才;奇才、怪才;只要是有一技之才,都是可用之才。使用人才重在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之长,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完美结合。

  ③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才的长短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古人云:不知人之长中有短,不知人之短中有长,则不可用人。因此,善于用人者,应使人才长处得到充分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并在使用过程中,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扬长补短。这样,有利于发挥人才的潜能,有利于人成长。

  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竞争是人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是要求上进的精神动力。有竞争才有活力。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任何一个行业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学校也不例外。教师的一般特点是好胜心强,爱面子,工作不甘落后。从这一特点出发,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激励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人才作用的行之有效手段。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当然,精神鼓励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由于学校的物质力量比较有限,而且物质奖励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也很有限。对教师的激励,要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当教师有了突出表现或较大进步,及时表扬几句,拍拍肩膀,可能会比发给他奖金来得有效果。

  东山一中在竞争激励制度建设上突出“四比一评”。四比:平行班建制,质量竞争,比成绩;开展课堂观摩竞赛,教学竞争,比水平;定期总结评比,思想竞争,比进步;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工作竞争,比干劲。一评:开展评先创优活动。评先创优实行逐级推荐,坚持评选群众性、民主性。我们觉得评先创优坚持群众性、民主性,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以保证评选公平合理;其二,让教师实施民主权利,保证获奖者的典型性,有利于广大教师向先进者学习,有助于形成比、学、赶、帮、超,力争上游的高昂气氛;其三获奖者觉得是群众民主选出的,经得住考验,产生自豪感。相反,评选上“官封”、“钦定”,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也容易使获奖者成为孤立者。

  3、突出人才主观能动性发展。
      
  古语说:“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这就是说,明智的领导者看似无智,却能用众人之智;看似无能,却能用众人之才能;看似无为,却能使众人有为。做为一个领导者,驾驭工作全局,在于给下属发挥积极性留有余地,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工作是开创性的工作,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使用人才,人才的使用关键在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东山一中充分尊重、信任人才,坚持集思广益,民主参与,博采众长,科学决策,,协调发展,努力创设让人才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氛围。促使人才尽力施展才华,为其所用。我校曾经有一位县管拔尖人才,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全省同行的一致公认,年年参加全省高中会考和省质检命题工作,经常参加福建省教育资料汇编。由于该教师的家属是厦门人,厦门教育学院想利用这一关系调走这位教师,可这位教师舍不得东山一中这块热土,毅然放弃到特区工作的机会。同样有几个年轻骨干教师,曾有机会调出东山一中,到更优越、更有前途的单位或岗位上,但他们也都放弃,认为东山一中更适合自己,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教师要看重的是有否被尊重、有否让自己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这不能不说东山一中在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独到,成绩显著。
      
  当前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中培养、使用人才存在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近几年由于高中规模的骤然扩大(近二年来我县高中招生数按10%以上的比例增长),我校从2007年开始改办独立高中校,高中师资严重欠缺,大量从初中上调的教师存在着对高中教学的极大不适应,到目前为止,任教高中在二轮以下的教师就有70多位,他们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不能或不能完全胜任高中教学。二是教师观念转变困难。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新的课程文化,是一种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约束、传授转向对话、促进的课程文化转型。对于这种转变,长期专注于高考,注重升学率的教师是难以很快转变的,目前高考仍是众多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社会各界直接关注的一个教育工作指标。跟着高考走仍是高中办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可以说,高中课程的改革关系着众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重复的。三是应届师范毕业生补充少,师资队伍缺乏新生力量,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较为陈旧,教学手段难以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如何适应形势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积极加以探索和实践。


作者:东山一中 张荣煌
发表于 2010-2-1 12: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大家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0-2012 东山人 All Right Reserved.  (题字林长奇)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