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夏天,莫慧兰签约凤凰卫视成为一名职业记者、电视人整整一年了。莫慧兰走着一条和其他体育冠军有些不同的道路:没有在熟门熟路的体育界做教练、当官员,没有在公众视野的演艺界发展,也没有利用知名度从商或者从此隐退过着居家生活。她是在一个专业领域里踏踏实实做着一份工作,而且表现得非常职业化。
翠微路小屋
第一次和当了记者的莫慧兰见面,是在她的家里。
莫慧兰的家不大,一室一厅,有点凌乱。目光所及,没有和冠军有关的奖牌、照片之类的摆设,家里最显眼的装饰是挂在门上的卡通娃娃,布置也极其简单。她说,房子是租的,车子也还没有买,现在还小,还没有定性嘛,所以一切都不着急。
现在的莫慧兰,依旧是小巧的模样,面庞比过去清瘦了些,稚气正在慢慢变成青春味儿:牛仔裤,红色套头衫,拍照的时候想着要涂点唇膏。唇尖儿的那颗“美人痣”依然俏皮显眼,她说:我不会去掉这“美人痣”的,它是我的标志啊。
凤凰这一年
谈起当年自己选择读新闻专业,莫慧兰说,尽管现在不少运动员退役之后都读传媒学,但她读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时候还没什么人读这个专业,当时主要是考虑到数学不太好学。“有不少人都说过,我可以往演艺方面发展。我觉得自己不是太适合,我个子不是很高,另外当演员也是讲天赋和很辛苦的事情。同事还开玩笑说我长得不好,唱歌也不行,不是当演员的料子。”看来,莫慧兰对自己当年的选择还是挺满意的。
最近一次关于莫慧兰的报道是新华社记者写的《莫慧兰提问德梅隆》。德梅隆是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实施方案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一位国际建筑大师。莫慧兰在德梅隆北京之行的惟一一次新闻采访会上,第一个举手提问,而且提的问题在一些老记看来也认为老练得很。不过莫慧兰说,她觉得自己离职业化还差很远,不能和“凤凰”的那些名主持名记者相提并论。她第一次做节目还是一位同行帮忙采访的。
毕竟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工作,现在的莫慧兰感到工作压力挺大的,也挺忙,有时周六还要加班。既要参加社会活动,但又不能耽误工作,毕竟是签约工作,就算正式踏入了这个行业,也有责任感和压力。在每个周六的晚上,凤凰卫视都会播出一档名为《中国奥运行》的节目。莫慧兰是该节目惟一的出镜记者。在这个节目里,莫慧兰几乎采访了中国所有的冠军运动员。这是凤凰卫视为她“量身定做”的。莫慧兰说,因为曾经的经历,自己“人头”比较熟,人家都不会拒绝采访。而且,和一些年龄差不多的运动员、冠军啊聊起来也很轻松,他们也会放松,即使有时问到他们不想谈的问题,人家也不太介意,只说“这个就算了吧”,拒绝之后不会影响下面的拍摄。世界冠军是莫慧兰曾经的辉煌,她坦言,在采访中,作为一个世界冠军优势会多些,大家还挺记得我,对我印象也挺好,而且对媒体也很尊重,所以约采访没有太多困难。有时,节目需要采访一些“大人物”,编导会让我直接联系,他们一听我的名字,会很高兴说,欢迎你们来。有时,别人联系采访时,也会说,我们的主持是莫慧兰。“不过,约采访还是挺繁琐的。虽然人家不会拒绝她,但是具体的时间地点需要她一次次地联系敲定。
“做事要踏实”
虽然莫慧兰已经退役多年了,但是走进商场,人们还会一下子认出她。在她的网站上,还有素昧平生的人在上面留言问候她,这是让她觉得开心的事。而在她的工作中,周围的人已经开始慢慢地习以为常地和她共事,她也一样会感到压力、遇到挫折,也会有困难。
有一次,莫慧兰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拍了几次串场镜头都没完成,周围围了好多人,大家又都认识她,看见她一遍遍地没有做好,旁边的人就说,别紧张,慢慢来。当时莫慧兰自己挺难受的,很难为情。虽然做了一年,已从摸索阶段做到现在比较熟悉的程度,但又遇到如何提高的问题,现在这个阶段会更难些。而且,要学的东西特别多。比如,采访当中常会遇到外国人,但她的英语不太好,还要请别人帮忙翻译,现场组织语言还差些,不能脱口就来,有时要做好几遍,同样要挨编导批评,说她功课做得不够,没有在家里做足够的出镜训练。
“我是一个比较踏实的人,做一件事我希望自己能踏踏实实地做,就像我以前训练和拿冠军一样,那都是经历了十多年,付出了很多才换来的。至于我以后会不会一直从事新闻或记者这一项工作,我不想这么早给自己下结论,目前我会一直努力把工作做好,而且我现在也比较喜欢这项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