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人

 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2|回复: 0

[推荐]诺贝尔文学奖与人性光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5 22: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瑞典文学院10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荣获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库切因此成为自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获得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南非作家,授奖理由是:“他以多部作品描绘了失败者令人惊叹的挣扎。”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霍勒斯·恩达尔说,选中库切是个“很容易做出的决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被他对文学的贡献所折服。我说的不是指他写书的数量,而是他作品的质量。我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大家不断讨论和分析的作家,他的作品应该成为我们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授奖致辞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小说构思精巧,对话隽永,辨析卓越。与此同时,他是一位是非分明的怀疑主义者,对西方文明残酷的理性主义和肤浅、虚伪的道德观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智性的诚实消融了一切自欺欺人的基础,区别于那些庸俗华丽的悲天悯人和忏悔自责的作品。即使当他在作品中自我悔罪,例如为动物的权利辩护,他也清楚地阐明了这种悔罪的前提,而不是一味地自责。
  
库切的兴趣主要集中于是非对错的观念发生无休止剧烈冲突的情形。像马格丽特著名油画作品中的男子在镜子前端详自己的脖子一样,库切笔下的人物在做出重大决定的一刻,总是游移不前,无法采取行动。这种消极被动不仅是吞噬个性的阴霾,同时也是人类最后的一块庇护地,因为人们可以装作不理解行动的意图而抗拒那些压迫性的命令。正是对人物弱点和失败的探索,库切捕捉到了人性中神圣的闪光。
  
库切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地》(Dusklands)首次展现了他移情的能力,这种移情能力使得库切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那些异族、异国和他所憎恶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写道,一名在越战期间为美国政府工作的男子幻想发明一套战无不胜的心理战系统,然而,他个人的生活却一败涂地。这名男子的狂想与小说中一份探险队的报告形成了对比。这份报告是18世纪一支在非洲腹地探险的布尔人探险队所写。男子的狂想与布尔人的探险是两种形式的遁世,前者属于智力和自大狂,后者事关生死,充满野蛮的气息,两者相映成趣。
  
库切的第二部小说《在祖国的心脏》(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描绘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个历尽沧桑的白人老处女怀着憎恶的心情观察着父亲与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来往勾搭,她幻想着要将这两个人都杀死。然而,一切似乎都在暗示:这个老处女想要做的其实是企图与男仆人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小说没有明确写出事情的结局,读者只能从老处女的日记来推测。在老处女的日记中,谎言和真相交错杂陈,粗俗和文雅在字里行间任意交替。爱德华七世时期描写女性内心独白的文学手法与非洲的环境奇异地交融和谐。
《等待野蛮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是一部政治恐怖小说,继承了约瑟夫·康拉德的文学手法。这部小说描写一名天真无邪的理想主义者打开了恐怖之门。小说《仇敌》(Foe)描写了文学和现实生活既势不两立,又不可须臾分离的怪异状态——小说的女主人公渴望成为一部小说的主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却是藉藉无名之辈。
  
小说《麦可·K的生活与时代》(With 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继承了笛福、卡夫卡和贝克特的文学传统,库切作为一名孤独作家的形象更显清晰。小说描写了一个小人物逃离现实的故事。当局势动荡,战争迫近,这名小人物陷入了冷漠,对一切需要无动于衷,终日沉默不语,拒绝接受权势的逻辑。
  
小说《彼得堡的大师》(The Master of Petersburg)是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小说世界的演绎。作者写道,当对现实世界感到灰心时,外在的诱惑就会变成肆虐无忌、毫不受良心约束的恐怖主义的源泉。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邪恶本质的探讨涉及了鬼神学的研究,这一特点在他最新出版的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Elizabeth Costello)中再次出现。
  
在小说《耻》(Disgrace)中,库切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名誉扫地的大学教师的挣扎。当南非白人至上的传统崩溃后,这名教师在全新的环境中苦苦维护自己和女儿的尊严。这部小说探究了他所有作品的中心议题:人能否逃避历史?
  
库切的自传小说《童年》(Boyhood)主要描写父亲所遭受的屈辱,以及这些屈辱所造成的儿子心理上的分裂。同时,这部小说还描写了南非老式乡村富于魔力的景象:在那里,布尔人与英国人、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冲突永无止境。在续篇《青年》(Youth)中,作者将自己描绘成一个铁石心肠的年轻人,绝不与任何人套近乎。
  
库切的作品是内容丰富多样的巨大财富。没有哪两部小说用同样的手法写成。但所有的作品都表现出一个相同的主题:如何在逆境中获得拯救。作品的主人公往往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被剥夺了外在的尊严,但他们总是能从失败中获得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0-2012 东山人 All Right Reserved.  (题字林长奇)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