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贴子最后由蓝色宿愿在 2004/08/30 05:06pm 第 1 次编辑]
漂泊路途,是怎样的书本怎样的文字,给你抚慰,给你勇气?颠簸辗转,我们最终会发现,能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东西,实在不多。然而或许会有这样一本书,无论你走到那里,都静静躺在行李箱的一角,跟你一起经历一路奔走的苦楚与美丽。
???这里提到的,是最让我感动的十次阅读经历,它们都曾在我的成长中打上烙印。有些到现在还陪着我,有些已留在家蒙上灰尘。当然,这样的罗列很私人化。所以希望你也参与进来,一起分享,一起共鸣。
???毕竟人生,飘忽如寄。
《圣传》/CLAMP
???以前的漫画,是分卷出版。所以要看完一套漫画,总需要极大的耐心,常常要等上好几年。这个故事让我满怀期待与想象从小学三年级一直等到初三,整整六年之后看到的结局是毁灭一切后的废墟。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让我把它与其他漫画区分开来。CLAMP的画风极至华丽,宿命般荒芜。有关命运既定与无常之感慨,从《圣传》开始。
《我爱阳光》/许佳
?????青春萌动血液狂躁的十六岁,与摇滚乐相依为命。那时侯几乎没有关于青春的文字。《花季雨季》狂卖不无道理。唯一看得舒心的杂志是《中外少年》,而小说,就是这个当时十七岁女孩的文字,晶莹剔透。之后的日子很少再来翻阅,那是青春的路标,我经过,而它依然清晰地立在那里。年少的时光如云烟一般美丽而飘忽,有个人在帮我们记录。那时候的许佳,现在的四维,对于曾经青春或正在青春的我们,意义也许就是如此。
《彼岸花》/安妮宝贝
?????无需多言,不论在哪些方面,这都是近十几年来最为出色的文字。而沉溺安妮文字的人,我觉得都是让人心疼的孩子。我们一边心疼着安妮,一边心疼着自己。当生命的本质尽显眼前,痛苦而虚无,我们该如何。坠落或对峙,死亡或漂泊?
《夜访吸血鬼》/安妮·赖斯
?????电影拍得不错,尤其演员的选择恰到好处。然而在结局上向世俗做出让步与妥协。有关路易与阿尔蒙之间的爱也省略了。而在我看来这一部分才是真正的灵魂。孤寂的永生,痛苦的轮回,血液的迷醉,其实,绝望不过是唯美的另一副面孔。
《小王子》/圣修伯里
?????圣经太过厚重,所以我带上这本书。这本会让任何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流泪的书。
《夜莺与红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极至的美与极至的爱都容易破碎,因为不被谅解。它们是手指间的冰凌,暴露于世俗的阳光下,最终幻灭。有人疼痛,有人哭泣,而这个在生前倍受世人戳指的戏剧家,写出这样的童话。是真的,他应该只属于天使的时代。
《彼得·潘》/詹姆斯·巴里
?????没有人想长大,在自己还是孩子或马上不是孩子的时候。成人的世界琐碎,繁芜,灰蒙蒙,为生计四处奔波,毫无灵感与美感可言。于是那些抵制长大的孩子们柔弱而寂寞,永无乡是我们固守的地方,不管会有多少伤口。可是,当时间日复一日汹涌奔流,我们在河沙粗砺疼痛的摩擦中也看见作者的伤口。巴里带着自恋的伤口,他让我们在拥有与他一样伤口的时候才看见他的伤口。彼得与虎克,其实是他的两个自我,同样对抗着时间,不肯妥协。所有看过《彼得·潘》的孩子到最后都会发现,有一天突然希望长大。让疼痛过去,充满力量。永无乡经过那么执着的坚守,它再也不会消失。彼得也许不见了,而我们要做的,是长出翅膀,自己飞过去。
《一个幻觉的未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他的书,一直不在于其本身。我阅读,却从未有一次将它们看完。其实这本书的名字,就已经容纳所有意义。
?????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让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活在未来。我不记得这是谁说的。
《野草》鲁迅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我曾经这样想,如果鲁迅叔叔辞世的时间不是1936年,而是在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甚至如巴金老爷爷一样在歌舞升平的太平年代度过百岁寿辰,他的痛苦会不会少些。他在无比艰辛的自醒中思索与奋斗,生命的能量燃烧穷尽。在最后的时刻,他可有曙光的安慰?
《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
?????不用多说了,这句话世人皆知。而各自的体会,如每个人流浪的体验。相同,或不同。
《挪威的森林》村上村树
挪威的森林
灵魂的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