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现代都市里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收入不菲,可花起钱来却精打细算,绝非是舍不得吃穿光知道攒钱,而是该奢侈时奢侈,该节俭时节俭,日子反而过得更健康、舒适。这就是新潮时尚并津津有味的——
典型表现:该出手时才出手
赵女士喜欢旅游,除了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消费,她的钱基本都花在旅游和学习上了。她的先生很有钱,有自己的公司,却并不介意穿破了洞的衣服。两人每年都去国外旅行,但对物质生活都没有太大欲求。作为城市白领,月收入怎么也得有个三五千吧,维持一个小资生活水准问题不大,但这个群体却偏偏以节俭“自虐”为乐趣,钱该花的时候才花,不该花的时候,“打死也不花”。
他们每天依然挤公交车上班,喜欢在乘公交的时候思考一些问题。给自己不坐轿车的理由是轿车开得太快,脑子还没有开始运转就已经到了,虽然可以早几分钟到办公室,却要多花十几倍的价钱,非常不合算。
他们买家电不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常坚持家电消费“滞后15个月”的原则,即与最新型号的技术商品保持15个月的距离,等新产品的技术成熟以后,质量提高了一倍,价格降了一半,消费起来又实惠又放心。
他们在服饰消费上的原则是既要保持品位,又不失时尚形象,更要讲究实惠。他们不是在各个季节看着满柜子的衣服挑不出一件合适的,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几乎让件件都是精品。他们购买经典名牌,多数在换季打折时买,可便宜一半;也买时髦的大众品牌,可以紧跟形势,使形象不至于沉闷。他们大多按照自己的美学观去选择,有独到的眼光,宗旨是尽量以最少的花费达到最佳的效果。
他们中午最常吃的是盒饭,但用于旅游的花费却毫不吝惜。他们谈婚论嫁时可以拒绝举行形式雷同的结婚仪式,来一场“素婚”——领了“派司”就同居,程序合法,与人何干?他们请人吃饭吃不完打包;购物时注意打折的;聚餐出游时AA制……
曾经因为物质匮乏而节衣缩食,现在,又因为物质丰富而主张节约。然而,新节俭主义绝不是守财奴,不是没有能力消费,而是有能力消费但不追随时尚的消费主义。他们气定神闲,把过度的奢华和过度的繁琐统统扔掉,去追求一种简单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相比前辈,他们其实并不需要为了维持生活的最低水准而精打细算,他们与传统意义的守财奴更有着本质的差异——更注意安排将来,优化配置自己的货币收入。可以说,新一代节俭主义的精髓,是更理性地安排生活……
当“抠门”成为一种境界
何先生有钱,但他宁可买房子买行头也不买车。他认为买车是种无穷无尽的花费,以后你会为这笔花出去的钱添加无限多的花费,而车的价值却在减低,这叫浪费。一个人去饭店吃饭,点一菜一汤花费30元,只能享受一个菜一个汤的乐趣,如果两个人,可以点三菜一汤花费60元,每人消费还是30元,却多享受了两个菜的乐趣。真正的节俭不是不花费,而是花在值得的地方,花在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地方。
还有多些调侃的生活方式:在家不穿鞋,赤脚走路,每三年可节省拖鞋一双,并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浪漫感觉;看电视时不开自己家的,到阳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楼上的,每小时可节省电费0.05元;内衣每两周洗一次,可减少洗衣机的摩擦,每两年可节省内衣一套;袜子一般不穿,有人问就说是肉色的;出门一律步行……
相对于日渐盛行的城市奢靡主义,新节俭主义的“抠门”显然带点另类色彩。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要通过奢华的生活来体现,而节俭也并不意味着低品质的生活。也许当人能够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时,才能获得更大空间上的自由。
所谓“抠门”,就是轻松快乐地“简单生活”,其追求的是一种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状况下花费尽量少的钱来获取尽量多的愉悦。“抠门”是一种高尚的艺术,需要为每一个小小的细节而伤透脑筋,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它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
一方面,他们不会像父辈那样,以不消费或减少消费为节俭标志,而是希望用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享受,满足尽量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由于过度消费而导致的富贵病以及资源浪费已经屡见不鲜,倡导新节俭主义,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健康。
“抠门”上升到了如此境界,何乐而不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