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东山岛上却有一位102岁的健康老人,耳聪目明、步伐矫健,每天坚持看书、写字四五个小时。据东山县民政部门介绍,这位名叫郑槛轩的老寿星是东山岛历史上最长寿的男性老人。近日,笔者慕名拜访了这位蝶岛“不老松”。 他曾获厦门第一任市长签发的奖状 老人家住东山县铜陵镇铜亭社区,与排行老五的儿子郑仁杰一起生活。初见郑槛轩,百岁老人正伏案抄字,看过去只有古稀之年。他个不高,背不驼,气色不错。 郑老于1905年1月15日出生在铜陵镇一个贫苦家庭,兄弟4人,他排行老大,念了4年私塾就跟着当船工的父亲去帮工。15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病逝,他顶替父亲当上轮机员。 1950年初,有关部门到东山岛征调支前船工,他报名应征,被选调到厦门集中训练驾船新技术。“这是当时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状。”郑老拿出一张发黄的奖状,自豪地说,是厦门市第一任市长梁灵光亲笔签发的!笔者看到上面写着:“郑槛轩同志在航海学习中,因思想坚定,工作积极,爱护船只,建立功勋。经政府评定为四等功。查与事迹相符,应予照准并给此状”。落款是1950年9月24日。 此后,郑老先后在龙海饮服公司、东山国营西港盐场、赤山林场当工人。1970年上山下乡,到平和县三平村当农民,1974年才返回家乡。1980年,龙海饮服公司落实政策,为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如今每月有退休金700元。今年春节,省、市、县民政部门分别发给慰问金500元、200元和1000元。郑老乐呵呵地说:“各级党和政府关心,晚辈孝顺,我感到越活越年轻。” 他坚持每天抄写、洗两次澡 郑老出身贫苦,子女多,为了照顾家庭,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71岁的二儿子郑仁勇说,老人每月拿出250元当生活费,其余存银行。在饮食上从不挑食,每日粗茶淡饭,胃口很好,一顿能吃米饭一碗多,稀饭3碗,不沾烟酒,不吃零食,只喝点功夫茶。儿孙们想买些营养品孝敬他,老人总是拒绝。 老人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早睡早起,讲卫生,爱活动。每两天换洗一次衣服,每晚8时洗澡,9时准点睡觉,12时起床喝一碗牛奶,清晨4时再洗一次澡。然后,起床静坐1个小时,再出门散步。令人称奇的是,郑老这么大年纪,坚持天天看书,抄抄写写。他告诉笔者,自己没念过几年书,但好学,有很大进步,能读报纸、看小说,特别喜欢看《故事会》和中学语文书,每天抄写字四五个小时。果然,笔者在他的卧室里看到20多本稿纸,全用圆珠笔写满工整的字。 老人饶有兴致地说,年纪大的人一定要经常用脑,这是个好习惯,可以防止大脑衰退,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也有很大的好处。 146口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 “不做亏心事,身正不怕妖邪”;“让人占便宜咱睡得香,咱占别人便宜睡不着。”这是郑老教育子孙时经常说的话。郑老不计较个人得失,忠厚老实,一生不贪,令人佩服。 1980年7月,龙海饮服公司派人到东山落实政策,让他享受退休待遇。随后,老人工作过的东山国营西港盐场,也通知他到县人事劳动部门办理退休手续。有人对他说,您辛苦一辈子,龙海、东山两地都领退休金,反正是公家的钱,不领白不领。郑老却说,做人要诚实守信。他主动将龙海饮服公司已为他办好退休手续的消息告诉了西港盐场经办人。 好家长教育出好儿孙。郑老共生育五男二女,现在已有第五代玄孙,后代共有145口人,可谓人丁兴旺。然而,这个大家庭的和谐更令人赞叹。 由于家境贫寒,郑老的儿女文化程度不高,都是普通工人,但有郑老的言传身教,个个通情达理。偶尔与邻居有点纠纷,只要德高望重的郑老赶去劝导,准能化解和好。1996年,郑老的妻子逝世。为了不使老人孤独,兄弟姐妹轮流将老人接到家里。老人多数时间选择住在楼房宽敞、孙子多较热闹的老二郑仁勇家,兄弟们知道老人身边有些积蓄,但谁也不会计较探问,更多的是关心他的起居生活。今年1月中旬,老人出现感冒、发热,儿女们个个心急如焚,连忙请医问药、送吃端喝,日夜轮流护理,老人很快恢复健康。 “我要多活几年,看看2008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多看看祖国的好光景!”郑老自信地说。(谢汉杰) 百岁老人郑槛轩伏案抄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