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人

 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2|回复: 4

今日“寡妇村”—福建东山岛铜钵村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3 17: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些读者也许记的,1987年9月26日,海峡两岸隔绝以来首次赴大陆采访的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专程赶到福建东山岛康美镇铜钵“寡妇村”采访,后在台湾港澳和海外一些报刊上发表报道称:“这里贫穷落后,道路破烂窄小,房屋低矮昏暗,民众吃得是番薯......”

  转眼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寡妇村”怎么样呢?今年10月13日,笔者来到这里采访,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

  “唯独能认出来的是那株古榕树”

  “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变化太大了。不要说30年,就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的1987年11月以来,我先后9次从台湾返乡探亲,看到铜钵村一年一个样,变得什么都认不出来了,唯独能认出来的是村里那株百年古榕树!”10月12日,再次从台湾返铜钵村探亲的谢阿甲高兴地说,他决定明年回来定居,幸福安度晚年。

  现年87岁的谢阿甲先生感慨地说,1950年5月10日东山解放前夕的一夜之间,他和村里147人男性中青年被溃败的国民党军队抓兵去台湾,造成百余对夫妻离散。从此,铜钵村又多了一个饱含酸辛的名字“寡妇村”。他被抓去台湾后,家庭的重担落在年仅29岁的妻子林凤燕弱小的肩上,多亏第3天东山解放了,“兵灾家属”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照顾帮助,3个年幼儿女长大成人,女儿出家,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现在,谢老先生5个孙儿女安居乐业,家庭生活幸福。美中不足的是妻子林凤燕去年病逝。

  谈起铜钵村变化,谢老先生说,1987年11月,谢先生首次返乡探亲,村里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几乎没有一幢三层楼房,没有自来水、路灯,不见一部摩托车、汽车,乡亲吃得是番薯丝饭,穿的衣裳缝缝补补......近20多年来家乡一年比一年更美、更富裕了。谢先生说,他记得第一次回家时彩电、手表、冰箱、衣物带了好几大包;如今他回来,什么都不用带了。家里饮上自来水、用上液化气灶、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吃的是餐餐菜肴新鲜,鱼肉不断;穿的戴的象过春节一样。这次探亲,他惊喜地看到美丽壮观的西铜公路从铜钵村边穿过,与村中大道相连接,一直延伸到农家门口、古榕树下,再分成东往铜陵镇,南通妈祖庙的两条交叉大路,晚上灯火一片通明。道路两边店面装修华丽,穿着时髦的男女青年驾驶着豪华摩托车、轿车不时奔驰而过。随着村民房屋和公益事业的开发建设,铜钵村范围也比过去扩大了五六倍。原来在村口的那株古榕树己被围在村中,并成为一个公园。谢老先生的二儿子谢乌细一边泡功夫茶,一边插嘴说,我不敢让老爸自己出门去散步,他到了家门口还认不出家,有几次走出去找不到回家的路,便到那株古榕树下坐等,多亏邻居看见了才带他回来。

  不是台胞眷属户也住上楼房别墅

  如今的铜钵村己成为中外闻名的一个景区景点,仅今年国庆黄金周“寡妇村”展览馆接待游客就达5000多人次。许多游客看到绿树环绕的村庄,一幢幢漂亮壮观的洋楼、别墅鳞次栉比,总是说,住在高楼、别墅的肯定是台胞眷属户吧!。“别误会,现在普通农民不仅能住上楼房别墅,而且房子建的比台胞眷属更好!”当地的导游员经常要这样解说。

  “富不富看新厝!”“有番靠番(新加坡),无番靠台湾!”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东山岛最流行的一句话。已当了9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黄昭翰说,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以后,掀起了返乡“探亲潮”,铜钵村120多名健在的去台人员怀着愧疚、报恩的心情,先后带着大把美元回来为亲人建房子。几年间全村冒出100多幢新房子,大多数是二屋楼房,曾轰动一时。所以至今不知情的人都认为盖楼房的肯定是台胞眷属。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的“寡妇村”儿女们已从充满创伤和辛酸的土地上重新站起来,以迷人的微笑,勤快的步伐,崭新的精神风貌,描绘新的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他们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西铜景观大道的优势,创办20多家企业;开办了旅游商贸、餐饮、客运等第三产业70多家,800多个农民变工人。在铜陵镇桂花市场有一个夫妻快餐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该店就是铜钵村农民黄九希开办的。黄九希父亲早在台湾病故,他和妻子进城开店,收益可观,己建成一幢三层楼房。2007年全村经济总产值达2.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2元,分别比改革开放增长100倍以上。村里还投资800多万元,进行自来水、道路、学校、文化娱乐中心、有线电视网等公益事业建设。
还投资500多万元兴建敬老院,让大半辈子受尽骨肉惨别之苦的“老寡妇”、老台胞幸福地颐养天年。

  村委主任谢华东介绍说,现在全村825户、共3210个人口,占一半以上的农户没有台湾资助,不仅同样住上楼房、别墅,而且比80年代末靠台胞美元助建的楼房更加壮观气派。年逾6旬的主人谢阿文,父亲早年已在台湾病故。他过去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改革开放使他开阔了视野,带头发展建筑业,勤劳致富,建起造型新颖的三层楼房。更值得他自豪的是家里出了大儿子谢庆旭、二儿子谢庆立两个大学生,分别在浙江绍兴和厦门工作。村民黄承仕、江铁钉等人带头创业致富奔小康,盖起三四层漂亮的别墅。

                    
  帮“寡妇”写情书50年的“黄秀才”为何下岗?


  在东山岛流传着义务为铜钵村“寡妇”写情书近50年的黄镇国下岗的故事。这位被誉为“海峡鸿雁”的“黄秀才”为何下岗?今年58岁、现是东山县康美镇文化站长兼“寡妇村”展览馆馆长的黄镇国笑嘻嘻地告诉笔者,
这是改革开放的一大变化,现在村民们富了,都用上先进通信工具和网络,加上两岸交往交流越来越畅通,已经不需要我以写信的方式来连接了。“下岗”我很高兴呀!

  黄镇国从小勤奋好学,文章、书画、诗词写得特别好,是远近出名的“秀才”。早在50年代,铜钵村人就设法利用新加坡等旅外侨胞亲属,通过第三地辗转,与台湾亲人通信联系。黄镇国从读小学开始,义务为村上100多家去台人员眷属代写情书。长期被隔绝于两岸的“牛朗织女”正是凭籍这些足以抵万金的家信来寄托精神抚慰、爱情忠贞和对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希望。也数不清有多少家庭因他的信而得以破镜重圆。

  黄镇国说,近50年间,一共写了多少封信,真的记不准确了。当时,铜钵村个人没有电话,就是有电话也不能挂到台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山岛电信事业蓬勃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铜钵村成为全省最早实现电话普及率达100%的电话村,台眷台属全都安上了电话,全村还有手机1250多部,电脑200多部。现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两岸交往畅通,请我写信的人基本没有了。

  “我们欢迎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再次来“寡妇村”采访!”黄镇国说。


  (作者:谢汉杰)
发表于 2008-10-14 14: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噢沙发!!!






















网游小说网 小说阅读网
发表于 2008-10-14 22: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谢汉杰先生的原文吗?
发表于 2008-10-14 22: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再去参观“寡妇村”博览馆。很多年没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平湖秋色 于 2008-10-14 22: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22: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k 于 2008-10-14 22:15 发表
这是谢汉杰先生的原文吗?


本文原载于“东山政府网站”,转载发表时未对其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0-2012 东山人 All Right Reserved.  (题字林长奇)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