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人

 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9|回复: 0

东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3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山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2000—2020年)


东山县人民政府
二OO六年十一月
东山县城总体规划
(2000年~2020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199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东山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修订版)实施以来,对东山县的城市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东山县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出发,为使城市规划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据东山县人民政府的决定,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  修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1991年第14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
  5.《漳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1996年)
  6.《东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东山县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强化城区的功能分工,协调城镇体系的发展,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把东山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安定、生态良好、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风景旅游胜地。
  第四条  规划修编重点
  1.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调整城镇体系和城区的布局;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明确各城区的功能,优化用地布局,突出城市特色;
  3.从全县域对旅游发展进行规划,并落实到城市规划中。
  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
  东山县城规划区范围界定为东山县全县域。
  第六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0年~2010年;
  远期:2010年~2020年;
  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的远景发展需要。
  第七条  本规划是指导东山县域内各项城市建设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东山县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  城市性质、规模
  第八条  城市性质
  东山县是区域性的港口城市、风景旅游胜地。
  第九条  城镇与城区规模
  东山县城镇总人口规模:
  近期末(2010年)控制在14万人左右;
  远期末(2020年)控制在20万人左右。
  东山县城区总人口规模:
  近期末(2010年)控制在12万人左右,总用地14.7公里2;
  远期末(2020年)控制在17万人左右,总用地19.0公里2。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东山县经济发展战略是:充分发挥海岛优势,重点抓好港口和港口工业的建设,稳步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对台、对外贸易;优化以现代渔业、创汇农业、采矿业为重点的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以港口加工、食品、建材、电子为支柱的第二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贸易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要在继续保持海洋捕捞业、水产养殖业、高效创汇种植业和采矿(盐、砂)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继续深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开辟新的特色农业项目,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在稳步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时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以转口加工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和港口工业,成为加快东山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继续坚持发展轻工业,注意引进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项目,重视新兴产业的培植和发展,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业结构,保证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后劲和稳定性,重视环境保护,注意避免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大力提高旅游业的档次,加快以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把旅游与经济合作、贸易、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乡生活卫生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系统、清洁燃料、环卫等),现代化信息设施,以及工业用电、用水设施的建设,以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城乡现代化。
  2.东山县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经济发展和城区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城镇体系的布局,加快城市化步伐,努力提高城乡人口质量,积极发展教育科研事业,重视各项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居住水平。
  第十一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2000年~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2 %,城镇非农人口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 ‰ 左右,农村人口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 ‰ 左右,年均机械增长人口500人;近期全县农转非人口9000人,由西埔和铜陵支援康美新区建设转移人口2000人,从外地引进城镇劳动力总数24000人。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约66.5亿元;人均GDP产值达到32000元/人左右,比2005年约增长一倍;一、二、三产产值比例达到20∶48∶32;城镇化水平达到47 % 左右。
  2.2005年~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 %,城镇非农人口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 ‰ 左右,农村人口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 ‰ 左右,年均机械增长人口1000人;全县远期农转非人口23000人,从外地引进城镇劳动力总数43000人。
  2020年未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约211亿元;人均GDP产值达到91000元/人左右,比2005年增长近二倍;一、二、三产产值比例达到10∶46∶44;城镇化水平达到64 % 左右。

  第四章  城镇体系总体布局
  第十二条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1.加快县城城区的发展,明确各城区的功能分工,增强城区的经济实力;
  2.建设城镇型的中心镇,提高中心镇的第二、三产业水平,以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村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3.提高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设施能力和水平,保障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
  第十三条  城镇空间布局与职能分工
  至2020年,东山县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仍保持中部城区、南北两个中心镇、呈十字形的格局。西埔向东为城区发展轴,南北为中心镇发展轴,形成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的三级城镇体系。城区和中心镇是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城镇,一般镇是为农业服务的城镇。
  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拉近西埔和铜陵两镇的距离,强化城区的组合关系,规划在康美镇域百亿新城附近设立康美城区,西埔、康美、铜陵三城区组合为东山县城,形成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将康美镇大部划归康美城区,改为康美城区建制;部分划归铜陵城区,以满足港口工业的发展。
  杏陈镇为北部中心镇,主要发展建材工业、盐业加工工业,发展旅游业;
  陈城镇为南部中心镇,主要发展渔业、水产养殖业,成为水产品加工和贸易中心。
  樟塘镇和前楼镇为东、西部的一般镇,两镇在西埔城区的带动下发展。樟塘镇主要发展硅砂采矿业和芦笋创汇农业;前楼镇是副食品基地,同时发展水产养殖、芦笋创汇农业,发展旅游业。
  第十四条  
  为加快城镇发展,要进一步研究中心村和自然村的调整、撤并问题,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城镇经济的发展,逐步、有计划地安排农业人口向城镇非农人口的转化。

  第五章  城区布局与调整
  第十五条  城区总体布局
  为与东山岛良好的自然景观环境相协调,展现风景旅游胜地的城市形象,西埔、康美、铜陵三个城区采用融于自然生态环境,并与山、海风光协调的带状分散组团式布局形态。城区以北部的山林景观为背景,城区间以生态绿地为隔离,加强城市景观与山林景观、大海景观的联系,突出风景旅游胜地的特色。
  1、在康美、东沈、百亿新城位置设康美城区,强化旅游中心功能,远景适时将行政中心由西埔迁至康美城区,加强对旅游发展的行政领导,并利于对三个城区的统一管理。
  2、西埔镇与开发区并为一个城区,统一功能布局,使开发区得以有力的依托,强化了西埔城区作为全县经济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近期,西埔仍将保留行政中心的职能。
  3、原康美镇的城垵村、铜钵村归入铜陵城区的发展。在对铜陵旧镇进行改造、适度发展镇南新区,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旅游区,强化港口和港口工业区的发展,使铜陵逐渐发展成为全县的经济中心之一和历史文化旅游区。
  2020年东山县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19.0㎞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2m2。
  第十六条  西埔城区功能布局
  西埔城区以合理控制开发区和生活区的协调发展,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改造旧城,建设东山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为目标。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工业仓储用地内呈东西向带状发展,在城区以东预留远景发展用地;城区公共设施沿中心街道新城路和西铜路两侧布置,并以此十字划分四个生活居住片,居住用地远景向东发展。现县行政办公用地远期作为本城区行政中心。
规划期内完善庙山公园,远景适时建设西部虎山公园,并加强环城区绿带建设。
  2020年西埔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1㎞2,规划人口4.6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7.5米2。
  第十七条  康美城区功能布局
  康美城区以建设现代化高起点、高水平、高品质国际型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远期成为东山县的行政中心、旅游中心和文化中心。
  西铜路以南的城区为旅游度假区。在百亿新城以西设置旅游服务中心,安排包括旅游接待中心、客运中心、商务票务中心、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滨海游览公路与西铜路间分别布置西部百亿新城度假区和东部休疗养区。马銮湾主要作为休疗养游客的度假休闲岸线;金銮湾主要作为零散游客及百亿新城度假游客的度假休闲岸线。游览公路以南设置游乐中心,将餐饮娱乐设施与海上体育俱乐部、海滨浴场、旅游码头等组合为一体。条件成熟时在旅游中心西侧建设县级体育中心。
  西铜路以北为行政中心和生活配套区。设置由北向南的城区中心轴线,以城区北部三公山、钱岗山山地为城区的背景,以行政中心作为轴线北端中心建筑,以大海(海中小岛礁头屿)为轴线南端;沿中心轴线由北向南依次布置乌山绿地、行政中心、市政广场、宽200米的休闲性带状绿地、滨海海景绿化广场;轴线两侧分别布置办公和文化娱乐、商业服务设施。中心轴线两边分别规划为两个生活居住片,使用中心轴线两侧的服务设施;东沈村和康美村规划期内划入本区,经改造分别形成两个生活居住片,各自安排公共设施配套。
  疏港公路和远景铁路线沿北山边布置,预留远景铁路客站,其南面用地作为远景发展用地。
  本区西铜路两侧布置宽20米的绿化带,以保证西铜路的通畅。东沈村东的赤山(又称寨山)山地布置为公园,并向东布置东西向道路绿化轴线。
  2020年康美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01㎞2,规划人口3.4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8.0米2。
  第十八条  铜陵城区功能布局
  铜陵城区以重点发展港口和港口工业区,保护铜山古城,发展旅游,逐步改造旧城区,完善旧城功能为目标。
本区以西铜路为界,分为铜陵生活居住区和港口工业区两大片区。西铜路北侧龙潭山部队用地的大片自然山林地作为本区的生态绿化。
  铜陵生活居住区又由旧镇区、铜山游览区和镇南新区组成。旧镇区通过逐步改造,调整混杂的用地布局,理顺路网,形成以大伯公山、九仙山(又称水寨大山)绿地为中心,以东亭路、团结路为主要商业服务街的放射状布局形态。镇南新区由北向南逐步发展,东部结合南门湾沿海边旅游服务设施设置新区中心,安排高级住宅区;中部布置为旅游和生活服务的一、二类工业(如食品、日用品、旅游用品、工艺品等加工工业);西部布置一片生活居住用地。铜山古城游览区主要完善设施建设,增加与旧镇区的联系,以拓展游览环境。
  铜陵古城为历史文化街区,必须予以保护。区域划分成三个等级保护范围。绝对保护区为严格保护区域、不得添建区域;重点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可适当修缮区域;环境协调区域为限制文物周围新建筑高度、风格,保护文物风貌的区域。
  西铜路北沿东山湾填海布置港口码头用地、仓储用地和临海工业用地;疏港公路以南,除将城垵村规划为城垵古城文物古迹用地,并围以绿地保护外,设置为港口工业区;港口工业区以南,西铜路以北为配套生活居住用地和管理办公用地。
疏港公路以北预留铁路货运站和港口编组站。
  2020年铜陵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58㎞2,规划人口9.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6.4米2。

  第六章    对外交通

  第十九条  公路
  县域内公路由疏港公路、游览公路、城镇间公路和村镇公路组成。
  疏港公路为港口疏港专用公路,兼作货运公路,由东山湾港区沿规划铁路线南侧向西,穿过西埔北部开发区折北接大铲大桥,沿战备公路接八尺门大桥与同三高速公路及324国道相连,形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对外交通线路与国家交通干线网连接。城区外按一级公路建设,路基宽30米,两侧各10~20米林带保护,城区段按40米控制,全长约18公里。
  游览公路为沿东部海滨从铜陵镇屿南湾到陈城镇澳角湾的旅游交通服务公路,按二级公路建设,路基宽18米,两侧各20米设绿化带,经过城区段道路红线18~40米,总长度约21公里。
  城镇间公路为连通三个城区及建制镇的公路。其中西埔——陈城——澳角公路近期按24米控制;远期在其北侧扩建另一条车行道形成上下行分离,新车道按24米控制;西埔——前楼——西陈公路按24米控制;合计长度约60公里;村镇公路为联系各镇与各村的公路,按三级公路建设,两侧各10米林带保护,合计长度约81公里。
  全县公路总里程约为180公里,全县公路网密度约为0.93公里/公里2。
  第二十条  铁路
  根据1985年铁道部科研院编制的“东山地方铁路支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考虑未来港口运输的需要,预留由漳州连通东山湾港区的铁路线。铁路线由八尺门入岛,沿城区北部山脚进入港区,在康美区设东山客运站,在铁路东端港区前设货运站和港口编组站。
  第二十一条  港口
  在原港口规划的基础上作如下调整:
  东山湾货运港适当对泊位进行调整,留出部分岸线作为临港工业专用岸线;
  远期迁出东山湾渔港,调整至岛南部宫前村和歧下村附近设置;
  在岛东海岸原客运码头、金銮湾百亿新城南、乌礁湾冬古村南、澳角湾和宫前村南增设5处旅游码头,以开展海上旅游。
  第二十二条  航空
  东山旅游机场选址于大嵼至高陈一带。
  第七章  城区道路交通
  第二十三条  东山县城区道路系统是由西铜路、疏港公路和滨海游览路联系西埔、康美、铜陵三个城区路网所组成的。西铜路是带状分布的三个城区间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疏港公路和滨海游览路分别将疏港货运和游览交通功能分散到城区外围,简化了西铜路的交通功能,减少了西铜路的交通压力。三个城区的道路自成系统,又呈对应发展态势。
  第二十四条  城区道路分为三类四级:
  主干道——红线宽度30~40米,一般采用一块板横断面;
  次干道——红线宽度24~30米,采用一块板横断面;
  支  路——红线宽度12~20米,采用一块板横断面。
  规划全县城区主、次干道总长度95公里,干道网密度5.28公里/公里2,干道总面积约230万米2。支路总长度100公里左右,支路总面积约200万米2。城区道路总面积约430万米2。
  第二十五条  西埔城区将开发区和生活城区的道路统一为一个道路系统,生活城区内的道路以生活性交通为主,开发区内的道路以货运交通为主。生活城区以五条南北向主、次干道与开发区联系,以四条东西向主、次干道与开发区预留发展用地联系;根据旧城改造和新区的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
  西埔城区东侧布置一条城镇间公路,北连战备公路,南连西铜路,以便于对外交通绕过城区。疏港公路穿过开发区北部,成为开发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兼为开发区货运交通服务。
  第二十六条  康美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南部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调整沿海滨的游览公路的走线,使其在度假区与游乐区间穿过,以便于旅游交通的联系和通过。西铜路北城区以方格网道路与路南相联系,突出绿化中心轴线关系;城区西侧布置一条城镇间公路,联系疏港公路、西铜路和滨海游览路,成为交通性主要通道,又可作为未来铁路客站与旅游度假区交通中心的主要联系道路。
  第二十七条  铜陵城区的道路系统有意识强调镇南新区路网与港口工业区、旧城的道路网的合理分工、有机联系,使港口、港口工业区的货运交通与铜陵生活城区和旅游交通不相互影响和干扰。港口工业区的道路网根据港口工业区的发展要求布置为方格状;镇南新区的道路网根据用地发展趋势布置为方格状;旧城路网结合旧城改造道路加宽,呈半环放射状布置。
  第二十八条  交通设施建设
  1.在百亿新城西侧西铜路南,设置对外客运交通中心,兼具长途客运站和旅游客车站功能,也可考虑作为东山县的公共交通中心站。
  2.要重视停车场的建设。除在旅游度假区布置大量为零散旅游车辆服务的停车场,在重要旅游点布置足够的公共交通和旅游车辆停车场外,还要在西埔和铜陵的城区中心和公共设施附近布置相应的社会停车场。
  3.要积极筹建东山县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线路的安排要兼顾本县居民和旅游游客的需要。可以考虑安排三种类型的公共交通线路:
  城区间线路——主要为西埔、康美、铜陵城区间居民出行服务,兼为游客服务;
  环岛公共交通线路——为城区和镇村居民出行服务,兼为游客服务;
  游览线路——主要为游客游览服务。
  建议公共交通基地(管理、保养、车场)设在西埔区,中心站设在康美区,具体线路和设施设置另行安排。
  同时作为旅游胜地,应该逐步发展出租车以方便游客旅游。

  第八章  景观、城区绿地系统
  第二十九条  东山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优越,兼有曲折的海岸线、葱郁的绿色山林、开阔的近海农田和星罗棋布的村镇。要结合县城三大组团的布局特色,以营造“山、海、城”景观特色,及“五大沙滩、七大海湾”的海滨风光为中心,建设“生态型风景旅游宝岛”。
  第三十条  要从“整体生态岛”的思路出发构建全岛的大绿化景观系统,对岛上生态海岸、生态山林、生态农田、生态水系四大生态要素进行控制性保护。
  1.要保护以“五大沙滩、七大海湾”为主的原有自然岸线和近海海域生态海岸,从近海海域500米内到自然沙滩、滩涂、礁石、植被到人工防风林带(宽度不小于200米),有控制地划分旅游、近海养殖、盐田和捕捞的海域;有控制地开发海滨旅游项目;并按环保、海洋部门的最新规定,确保人为污染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规划期内要对南门湾、金銮湾、马銮湾的旅游项目建设进行控制,乌礁湾、宫前湾的近海养殖应远离沙滩,不得影响沙滩和旅游码头的使用。
  2.要严格对由岛南部的大帽山、乌礁湾森林公园,岛东南部的苏峰山,岛东部的龙潭山和岛北部的西山岩林地构成的生态山林进行保护。原则上禁止采伐和开发大型旅游项目,要根据开展山林旅游的需要,适当进行游览道路及必要服务设施(如厕所、饮水处、小卖部、休息亭廊等)的建设。其保护范围及保护措施按林业部门的最新规定执行。
  3.要注重对遍布于岛内各村镇附近的生态农田(包括芦笋种植、鱼塘及海产养殖等)的保护。岛内矿产资源的开发要采取边采矿边恢复植被的措施,减少对地面植被、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有关生态农业及养殖业的管理以农业、渔业、矿产、环保、林业、海洋部门的规定执行。
  4.要特别注重对作为水源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等生态水系采取严格保护的对策。应对其周边相当范围的水源保护区进行严格控制,加强绿化种植。靠近城区三大组团附近或穿插其间的水系宜结合改善城区环境和居民休闲游览的需要进行整理、清疏、岸线治理和美化、绿化工程,创造更好的亲水绿色空间。
  第三十一条  要加强城区背景羊角山、三公山、钱岗山、龙潭山及城区间生态隔离绿地的绿化建设,严禁开山采石和进行开发性建设。
  第三十二条  要因地制宜布置各城区的绿地系统
  1.西埔城区将防护绿地纳入绿地系统,注重点、线、面的结合布置。
城区居住用地以每四个街区为一个居住小区,设一处面积不小于1~3公顷的集中公共绿地;在西埔城区东南方布置庙山公园,在城区西侧布置虎山公园;在城区东、西两侧布置环城绿带,东西向布置三条主要绿化带,虎山公园以北及庙山公园以东地段近期可开辟为苗圃用地,为远期公园发展预留用地。
  2.康美城区绿地系统以绿色景观轴为中心进行布置,致力于展现“山、海、城”的景观特色。
  城区北自乌山,南至马銮湾、金銮湾,形成了北高南低,背山面海的地形态势。规划以一条长2公里,宽200米的绿色景观带突出强调了这一景观特点,充分展现其优越的风水特点和新世纪绿色旅游城镇的风光。绿色景观带的北端乌山保留山林绿地,近期作为城市苗圃,远期开辟为城市公园;南端海滨布置开放式滨海绿化广场;绿色景观带同时作为城市休闲性公共绿地布置和开放,整个城区以这一绿色景观轴为中心,布置均衡分布的绿地系统。沿东西向主路西铜路两侧设置每侧各宽10~50米的绿带,既作为过境交通隔离绿地,又成为城区的景观绿地;在东沈村东的赤山(又称寨山),结合原有山林布置城市公园一处,并将东纬四路规划为林荫道,形成为城区北部东西向的绿轴。城区南部沿滨海大道外侧布置宽为100~200米的防风林带,沿东经1路、东经6路布置宽50米的绿化带,构成网络式绿带系统。
  3.铜陵城区以龙潭山为核心布置放射状绿地系统
  铜陵城区的龙潭山面积150余公顷,自然植被较好,是铜陵城区的“绿肺”,以此山林生态绿地为核心,向南以几条林荫道呈扇面联系各公共绿地和旧城中的风动石风景区、水寨大山公园及屿南湾滨海公园;屿南湾沿滨海大道(游览公路)向西布置宽度不小于150米的沿海防风林带,镇南新区与港口工业区间布置两条林荫道以沟通西铜路两侧绿地系统,龙潭山以西港口工业区的中心部位结合城垵古城保护,加强绿化以改善工业区的形象和环境质量。

  第九章  旅游建设

  第三十三条  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海滨休闲度假为主体,以宗教朝圣、寻根访祖、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为辅助,系列化、深层次、多功能综合开发,形成旅游、健身、探奇、求知、经贸一体化的大型海岛型旅游基地。
要大力发展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硬环境品质同时不断改进旅游管理经营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努力将东山岛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容量、多功能的国际海滨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开发区。
  第三十四条  旅游总体布局
  旅游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区、二带、三辅、四点,五要素,六名村,七海湾,多组团。
  “一区”即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范围为铜陵——西埔——陈城公路以东至海滨岸线范围内的58㎞2用地。
  “二带”为陆地景观带和海上景观带,配合陆地观光线和海上观光线,将东山岛绝大部分景点串起来。
  “三辅”指滨海旅游经济开发区以外的三个辅助性的旅游景区,包括西埔湾、西山岩和南正院景区。
  “四点”指东西南北四大控制中心点:东为风动石——塔屿景区,西为西山岩景区,南为龙、虎、狮、象四屿,北为南正院景区。
  “五要素”指山、水、人、物、产,“山”指名山,“水”指海滨、沙滩、岛屿,“人”指人文村落、民俗风情,“物”指文物古迹,“产”指土特产品。
  “六名村”指铜钵村(寡妇村)、梧龙村、山口村、岐下村、澳角村、宫前村。这六个村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东山岛的人文历史背景,是旅游者了解东山岛的窗口。
  “七海湾”指岛东部首尾相连的月牙形组合海湾:南门湾、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乌礁湾、澳角湾、宫前湾。这七个海湾是东山最重要的海滨旅游资源,是海滨旅游度假区的核心。
  “多组团”指各旅游功能区以用地性质、景观环境要求的一致性划分为若干小旅游组团,以利于分期开发形成集聚效应。
  第三十五条  旅游景区分区
  综合考虑资源类型、组合优势,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方向的一致性,形成八大旅游景区:风动石——塔屿朝圣观光区,马銮湾——屿南湾休疗养、会议培训区,金銮湾国际海滨康体休闲度假区,乌礁湾生态绿色家庭旅游度假区,大帽山——澳角——四屿青少年健身娱乐度假区,西埔湾内海钓、海鲜美食旅游区,西山岩——南正院山林观光游览区和西埔庙山名特新产品购物区。
  第三十六条  旅游景点与设施建设
  1.近期重点突出“海滨、名屿、奇石、古城”四大特色,完善现有的以风动石、关帝庙、铜山古城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的风动石公园游览风景区和以马銮、金銮湾为主的浴场休闲度假区,形成以度假为主体,兼容观光、康乐、避暑、体育、会议、商务等多元化的旅游度假胜地。
  2.开发以塔屿为中心的“海上游乐岛群”;
恢复九仙顶景点,搬迁气象台,恢复水军操台和九仙石室等历史人文景观;完善百亿新城的“游艇会”、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等娱乐休憩设施。
  3.保护并逐步开发利用国家海滨森林公园、西山岩森林公园和南正院等历史文化景点。
  4.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合理调整旅游设施布局,增强服务功能。
  5.进一步改善内外交通条件。完善厦门——东山——汕头的飞翼船客运,以及通往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客货班船;远期开辟国内旅游航空专线;扩建滨海游览公路和战备公路;尽早开设旅游公共交通线路。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三十七条  大气污染防治
  1.要重视大气污染源治理,加强对污染企业工业炉和小炉灶的除尘技术改造,提高除尘装置普及率和除尘效率,使之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要建立污染集中处理的工业区组织体制,降低污染处理成本;要改善民用燃料结构,降低污染;要严格限制新的污染企业的立项建设。
  2.要加强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和防治,加强对城市货运车辆扬尘的监测和防治,在城区道路和主要游览道路上限制并逐步禁止尾气排放不合适的车辆通行。
  3.城区绿地和防护林带的建设要结合环境保护,有选择地种植抗污染的植物,消纳污染,净化环境。
  第三十八条  水体污染防治
  1.要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要重视现有水污染源的厂内污染治理,工业废水和市级医疗单位污水一级处理达标率应分别达到90%和100%。
  2.为保护东山优良的自然环境,全县城乡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城乡生活污水,规划污水处理二级达标率达到75%。
  3.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按有关规定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杜绝废水排入水源保护区,严禁在城市取水口附近进行建设。
  4.推行节约用水的奖励措施,实行定额用水制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三十九条  噪声污染防治
  (1)规划旅游公路和西铜公路间仍为百亿新城和东部疗养区,规划有马銮湾——金銮湾国际海滨度假旅游区,乌礁湾国家海滨森林公园旅游区,根据环境噪声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在规划区的西铜公路以南、铜陵城区TJ2路以西,西埔城区的XJ2路以东区划分为1类噪声适用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1类标准。
  (2)铜陵城区的港口及其港口工业、港后工业用地,西埔城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工业用地划分为3类噪声适用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3类区标准。
  (3)在规划范围内的西埔城区、铜陵城区和康美城区,除了划分为1类区和3类区的区域外,其他区域为居住、商贸、办公、工业混杂区划分为2类区,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
  (4)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4类区标准适用区。即西铜公路、东西一路、东西二路、滨海旅游公路、新城路、环城路等交通干道两侧划分为4类适用区,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区标准。上述道路两侧距离认定:当临街建筑物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物为主时,其临街建筑物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以内的范围;当临街建筑物以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的建筑物为主时,其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界定方法为:相邻区域为1类区的距离为50米,相邻区域为2类区的距离为35米,相邻区域为3类区的距离为25米。上述两侧区域距离也适用于进行噪声控制的其他交通道路。
  (5)搞好路网建设,改造西铜公路,加快疏港公路和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实行交通分流,限制载重汽车通行路线,适时限制拖拉机上旅游公路和城区交通干道,控制生活小区交通,禁止拖拉机进入城区。限制大型载重汽车和拖拉机在旅游度假区通行。在主要居住、办公、文教、医院所在区域设置禁鸣区;限制大型车辆通行路线和通行时段,合理布设单行线。逐步控制摩托车的增长速度,禁止拖拉机、农用车进入城区。
  (6)城市城区规划范围内禁鸣区。进入城区车辆一律禁止鸣笛,完善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禁止随便停靠。限制各型车辆行驶速度和转弯路段超车,保证车流通畅。在摩托车增加到一定数量时适当控制其发展数量。
  (7)按道路规划落实交通道路的隔离带绿化、有规划种植行道树,结合防风林、景观林和城市景观建设,搞好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减少交通噪声的环境影响。
  (8)依法加强对服务行业和娱乐场所的管理,防止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减少施工噪声环境影响,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完善施工噪声污染管理法规,依法加强施工场地管理,减少施工噪声扰民。
第四十条  要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管理,对工业及医疗单位的有害、有毒废弃物要集中堆放,实现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四十一条  给水工程
  1. 近期城镇综合用水量指标450升/人,远期600升/人。近期最高日自来水供水量约6.3万吨/日,远期约12万吨/日。
  2. 供水水源部分须从岛外调配,集中输至红旗水库。
  3.现状西埔水厂供水规模6万吨/日可基本满足近期供水需求,远期扩建西埔净水厂,占地5.6公顷,供水规模11万吨/日;为满足铜陵区供水需求,扩建铜陵配水厂,供水规模5.5万吨/日;为满足康美城区供水水压要求,在康美城区设一配水厂,加压泵站规模2.0万吨/日。
  为满足远景东山供水的需求,规划在康美区新建康美净水厂,占地约6公顷,供水规模10万吨/日,新水厂应留有扩容余地。
  4.城区给水管网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各城区给水管网沿区内主次干道成环状布置,严禁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及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与城市给水管网连接,如必须作为备用水源与城市给水管网连接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隔断措施。规划输水干管总长度4.5公里,城区供水干管总长度16公里。
  第四十二条  排水工程
  1.新区均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旧区现有直排式合流制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排水体制。
  2.规划近期城区污水总量约5万吨/日,远期约10万吨/日。规划城区污水干管总长度13.5公里。
  3.污水必须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规划设置三处污水处理厂:
双东污水处理厂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西南侧。污水处理规模为3万吨/日,用地面积为5公顷,污水处理厂北侧预留远期污水回用处理设施建设用地;近期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用于农灌,远期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资源水回用。
康美污水处理厂位于康美区西侧,近期采用二级处理,处理规模2万吨/日,占地面积10~13公顷。处理后的尾水可排入西铜路南侧规划的东赤港郊野公园天然水体自净达标后排入浅海,或东调至铜陵南门污水处理厂排入深海。远期采用三级深化处理,处理规模10万吨/日,达到中水标准后排入东赤港郊野公园或中水回用。
南门污水处理厂位于铜陵镇南山附近,近期采用二级处理深海排放,处理规模5万吨/日,占地面积10公顷,绿地围合防护,远期考虑环保部门的要求预留30公顷用地服务全县。
  4.要结合溪流河道整治,因地制宜布置雨水管渠,就近排入水体。规划城区雨水干管(渠)总长度55公里。
  第四十三条电力工程
  1.规划城区近期人均综合年用电量约1000 kWh,远期约4500 kWh;近期城区最大用电负荷约5万kW,远期约27万kW。
  2.东山电源由省电网提供,接自省网莆美220kV变电所,采用220kV线路架空敷设至霞湖220kV变电所,设置高压走廊分别为30~40米。
  规划采用220kV、110kV 、10kV、380/220V电网电压等级。规划城区内共需建110/10kV变电站各五座,容量分别为4×31.5mVA和2×10mVA。
  第四十四条电信、邮政设施
   1.规划2010年平均人均电话普及率达到50%,其中城区55%、中心镇40%;2020年平均人均电话普及率达到70%,其中城区75%、中心镇60%。2020年移动电话容量约11万门。
  2.县域电信主干电缆均采用管道敷设,网络建设以环型网络拓扑结构,采用光纤宽带网络敷设连接各组团、镇和中心村,逐步实现有线电视线路与邮电管路合并建设,共同使用,配套完善因特网和ATM网业务,大力扶持和推动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教育系统率先实行网络办公和教学。
  3.规划在西埔城区建设一座广播电视中心,其它城区和二个重点镇各设一座广电站。
  4.规划在铜陵城区、康美城区、西埔城区各设一个邮政分局。
  第四十五条  环境卫生设施
  1.要尽快完善城镇垃圾转运站等生活废弃物收集、运输系统建设。规划城镇生活废弃物清运率达到100%。
  2. 规划在城区北部建设集中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近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远期达到95%。

  第十二章  城市防灾、减灾

  第四十六条防灾标准
  1.城区(西埔城区、康美城区、铜陵城区)防潮标准确定为50年一遇或历史最高潮位加12级风浪爬高。
  2.城区(西埔城区、康美城区、铜陵城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3.城区(西埔城区、铜陵城区、康美城区)防涝标准按10年一遇,暴雨当日24小时排完。
  4.根据全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东山属七度设防区。
  第四十七条 防灾、避灾措施
  1.尽快完善防潮防洪堤防设施,整治溪河,设置山洪排洪截洪沟和洪涝蓄水调节池,加强排涝能力。
  2.设置县抗灾指挥中心和区级指挥中心,设负责抗灾救灾的指挥工作。县抗灾指挥中心设在县级行政中心。抗灾指挥中心应与各类救护中心结合,配备双线通讯线路及无线通讯系统。要加强对城市供水、供电、交通、电讯、燃气、医疗救护、粮食供应、消防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护措施,保证灾时生命线工程的系统协调,统一指挥及时运作,使各类灾害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3.城区避灾疏散通道主要为城区干道及与对外交通设施相联系的骨干道路,通过战备路经八尺门和省道经大产大桥北往漳州、南往汕头方向疏散人口及输送救灾物资。规划将城镇内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学校操场等作为抗灾避难场地。规划城区人均抗灾避难场地为1.5平方米,疏散半径不大于500米。
城市各类建筑物及工程构筑物,均须严格按照抗震标准设防,原有工程设施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须进行加固和改造处理。
  第四十八条 消防
  1.建立法制健全、管理体制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精良、消防站点布局合理、消防队伍训练有素,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要求和城镇建设特点的消防安全体系。
  2.规划在西埔城区尖山处设置县消防指挥中心,建立完善的消防防警、转信、调度等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统一接受火警报告、调度人员和车辆、负责火场指挥和通讯联系。
  3.城区消防站按三级消防站建设,每个消防站用地面积约3000米2。按照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公里2的国家标准,城区共设置4个消防站和1个水上消防站。其中陆上消防站:西埔组团建设消防指挥中心、康美组团新建1个消防站、铜陵组团新建2个消防站;水上消防站设在港口区。
  4.石化化工企业、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中型工厂、仓储项目,应配套专业的消防站。

  第十三章  近期建设
  第四十九条  
  近期建设的重点是:完善现有城区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港口及港口工业发展,起步建设康美城区,逐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具有较高集聚和辅射能力的滨海城市开放格局。
  近期建设要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为依据,深化改革,贯彻城市建设为生产、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量力而行,重点抓基础建设、环境建设,提高建设的经济效益。要在充分尊重城市现状的基础上,从实施规划的财力条件等现实可能出发,合理分解规划建设时序,统筹安排城市各项近期建设,使城市有序发展。
  第五十条  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1.西埔城区
  合理处理开发区和生活区的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城区功能,改造旧城,建设东山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1)城区以建设中心县城为主线,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期三平方公里的发展,拉动新区建设。并重点发展庙山片区及宅山、南山、顶西、顶西坑片区。
  (2)工业项目以开发区为重心,形成发展水产品、环保、建材、高新科技项目及手工艺品的产品体系。
  (3)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对外交通、东西一路、西环路及配合旧区改造的康福路为重点完善路网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电信方面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电力方面以工业发展为契机进行电力网络改造及增设开发区的220KV变电站,满足电力发展需要。
  (4)公用设施主要安排在县委、县府周边以及东环路东西两侧,同时以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绿地系统改造,扩大庙山公园范围,对庙山、虎山、烈士陵园进行绿化和美化,提高城市公共绿地人均占有率。
  (5)旧城区改造工程主要以中心市场及西埔外墟片区为重点,同时加紧康福路、龙泉路、西环路周边旧区的同步改造,形成中心城区及布置商业网点。
  (6)公共社会事业及生态工程项目以公共卫生处理系统及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为重点,建设人民会堂人防工程项目,设置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宅仔污水厂。
  (7)文化服务设施重点设置文化体育中心、政务网络建设、人民会堂改造工程、广播系统及教育系统项目建设。
  2.康美城区
  康美城区规划以建设高起点、国际型的旅游、商务会议,以及休闲渡假中心。
  (1)以旅游项目为主线,重点设置导游中心、游艇中心、星级酒店、国际康乐中心、国内外体训基地等项目。
  (2)配合旅游项目建设,于金銮湾、马銮湾旅游、娱乐、观光走廊,加强绿化美化工作。
  (3)结合城市供水扩容工程,逐步配套基础设施,进行西铜公路以南路网建设以及给排水和电力、电信工程同步配套。
  (4)加强对台文化交流,设置闽台文化交流中心。
  (5)近期配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为旅游区服务。
  3.铜陵城区
  铜陵城区重点发展港口和港口工业区,保护铜陵古城发展旅游,逐步改造旧城区,完善旧城功能。
  (1)旅游项目重点突出“滨海、名屿、奇石、古城”四大特色,完善风动石景区,恢复九仙顶景点、水军操台、九仙石等历史人物景观。把气象台建成集气象天文观测和青少年气象天文学习基地。开发以塔屿为首的海上游乐,建设客轮码头结合马銮湾游艇码头形成海上游乐圈。
  (2)以房地产开发为重点,改造七星小区、铜陵旧城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滨海沿路景观线,同时加大湖海、康悦、铜兴、龙潭等新区建设。
  (3)结合东山工业建设,发展北部港口工业区,逐步改造南部商贸区使其过渡到以传统手工艺及旅游产品为重点的旅游配套工业区,形成城市产业体系。
  (4)逐步完善城区道路体系,重点建设苏峰一路、二路、三路、四路、铜兴路、海港路以及石斋路改造工程,同时以临港工业为依托建设北部国家中心渔港码头,以及配套七星商业小区、桂花市场、渔业批发市场,形成大、中、小三级,商业网点、码头群及港口经济区,完善对台、对外港口经济。
  (5)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着重建设城市供水系统扩建工程、完善供水系统,同时配套旧城建设,改造城区排水系统,于庙前路以南近期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北部港口工业区变配电站。
  (6)在文化设施方面重点发展体育中心,建设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在闽台文化交流方面保护铜砵村旧貌,建设古战船博物馆等设施。宏扬关帝文化,结合朝圣楼于西门兜,建设滨海文化休闲广场,形成滨海文化走廊。
  (7)社会事业以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系统为重点,改造设置中医院,以及完善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加强人防建设,海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和电信资讯网络建设。
  4.三城区以外
  重点建设:八尺门大桥、大产大桥接高速公路,建设陆岛交通码头、万吨码头、冬古疏港公路、古港垃圾处理厂、冬古海洋监测系统等项目。

  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
  
第五十一条 城市规划,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控制和服务作用。
  1.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要抓紧进行各城区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城市重点地段和重要调整项目,如旅游服务中心、新行政中心、港口工业区、百亿新城度假区和马銮湾休疗养区等要尽快组织规划研究、论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建设实施做好准备。
  2.做好城市建设计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合理安排城市建设项目,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强化城市规划法制管理,完善城市规划立法和规划管理,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队伍建设。
  第五十二条  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控制的关系,工业建设、旅游开发与自然景观保护、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要统一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政策,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各行业规划,引导城市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五十三条  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贯彻群众路线,加强群众监督,建立公众参与体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按规划进行建设,严肃查处违反规划的违法建设,实现规划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五十四条  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市的发展,及时对现有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使城市行政区划与城市规划布局相衔接,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第十五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规划自法定程序批准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五十六条  本规划由东山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五十七条  本规划由东山县人民政府提出,东山县建设局负责解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0-2012 东山人 All Right Reserved.  (题字林长奇)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