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山明年开建“海底博物馆”
拟建成中国水下考古东山基地、国家级“郑成功纪念馆”等项目
本月中旬,国家水下考古队将结束今年对郑成功古战船沉船遗址的发掘。东山县政府也已经在该县樟塘镇湖尾村附近沙滩,划拨100亩建设用地,用于建设中国水下文物保护展示基地,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蓝图,争取明年初动工投建。
据介绍,早在2000年,国家水下考古队就提出在东山建设“全国水下文物保护展示基地”,获得批准。日前,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宋新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潘震宙,先后前来视察。
专家认为,东山海域的文物蕴藏极为丰富,是一个偌大的“海底博物馆”。专家提出,要把东山基地建成辐射我国东南沿海的基地,并使它在全国水下文物调查、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博物馆初步计划,基地建设,必须先建成应急性“文物浸泡脱盐处理池”。冬古沉船的出水文物便成为该基地的首批保护处理文物。此外,还将建设大型的水下文物陈列馆和足够的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学实验楼、管理办公楼等。拟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建成国家级“郑成功纪念馆”、“中国水下考古博物馆”、“台湾海峡古生物博物馆”、“中国海洋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东山基地”等。
据了解,许多东山籍台胞和旅居海外侨胞纷纷对此表示支持。旅居新加坡的老侨胞林月香女士,慷慨地将自己承包经营多年的20亩水产养殖场地,无尝转让给国家博物馆。
数宝 火药手雷炮弹 海底睡了三百年
考古队队长林果告诉记者,2003年11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从全国各地抽调了20名水下考古队员,组建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冬古湾开展工作。考古队员在沉船遗址海底周围架起了一道长300多米的钢架围堰,围住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水域,开始寻宝。
8月2日,考古队首次挖掘出一批文物,其中有好几吨含有大量黑色火药的泥沙陶瓷片、炮弹、手雷、铁块泥结物等;之后发掘更多的也是陶瓷片、残缺的碗、盘、铁块、泥结物等这一类的东西,足有三四千件,还挖出一根长约3米、直径30厘米左右的杉木,10多块大小不等的船板。
截至11月10日,考古队已挖出了7门古炮、铜铳和不少弹药;同期发现不少生活用品:有金属灯、铜烟斗、石墨砚(底面写有“池元”两个字)、青白釉碗、紫砂茶壶、碗、罐、盘、杯等宝物,有的小碗内底写有“王”、“佳”、“秋”等字样;有小巧玲珑的红色紫砂壶,壶底写有“状元及第”4个字,另写有“永历通宝”字样的铜钱(注:南明永历年即1647至1661年);还有圆形铸“龙”铜牌、铜筷、铜叉等一批珍奇文物。有的盘子非常精美,上面写有“一叶之秋”四个字,还有白色小碗、铜筷子、铜叉等数百件珍贵宝物,其中的一个酒杯杯底印有“大清康熙年制”的字样。最珍贵的应该是军人作战时穿着的用铜叶片制成的铠甲,一个印泥盒内装的红印泥虽然沉埋海底数百年,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实在令人称奇。
价值 郑成功击败荷兰人 有了物证
目前,在我国考古史上发现如此完整的郑成功古战船,尚不多见。这对于研究明末清初时期的军事、航海等历史以及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为考古队员之一,始终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的东山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陈立群认为,出水文物将为郑成功研究提供物证支持,有利于破解郑成功当初怎样击败荷兰人的坚船利炮等一些历史疑团。
据了解,在郑成功去世后,清政府怕明朝遗民拿郑成功的招牌起来造反,在闽南收集郑成功的有关资料集中在漳州销毁,导致后人对郑成功的研究很多是出自猜测,缺乏实物证据。
陈立群说,通过郑成功沉船的发掘,首先确认了这是一艘战船,从这艘沉船上还发现大量火药保存完好,由此可以推断它不是在战斗中沉没,有可能是在执行其他任务中或前行中碰到飓风巨浪沉没。
在船上发现“永历通宝”,推断这艘船是在当时“永历通宝”钱通行之后沉没。此外,这一艘沉船可以证明郑成功当时确实是以东山作为它的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谜团 沉船上有什么人物 明年破解
沉船上还有什么文物?沉船是当时什么人物乘坐的?林队长说,现在有许多问题还没办法解答,已出水的这些文物也需要时间来研究鉴定。有些文物一时没有办法“破解”,例如:发现的手雷大小不一,而且集中堆放,这是为什么?许多问题都有待通过进一步鉴定和分析研究才能解答。
据林队长介绍,明年有可能提早在4月初上场,争取完成发掘任务。
文字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