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人

 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7|回复: 1

[转帖]小资语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1 2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耕/文
  
  小资语文我理解就是小资们自己写的以及写给小资们看的东西。小资语文的最大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我说的形式可以被简单理解为情绪。在小资语文中,总是充盈着各种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多半是模糊不清,留有余地--无论是愤怒还是伤感,淡淡的,有一点就好。就像咖啡加糖,卡布其诺加奶,很讲究的。当然小资语文也有派别之分,就像江湖一样。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江湖上大家用拳头说话,而在文本上,小资们用什么说话呢?同气相求同道为朋,小资语文流派繁杂,不同流派之间有的能够相互欣赏彼此认同,就像武林中的正派高手联盟;而有的则彼此看不起,严重的甚至有点势不两立,不共戴天。顺便说一句,我知道我在这里总结小资语文的可耻下场--那就是被所有的小资都看不起。厚道一点的小资,可能选择“子不语“的方式,保持得体的沉默;自以为是的小资,则可能挤兑我是“农民“,把我排除在小资的阶级队伍之外,他们以为那是对我的最大惩罚,就像上帝以为对亚当夏娃的最大惩罚就是把他们赶出伊甸园一样,其实上帝错了,亚当夏娃早就烦透了那种碌碌无为的小资生活。告诉诸位吧,我的软肋在哪里--我最怕伪小资们拥抱我,死活把我当作他们失散多年的亲戚!
  
  
  咖啡豆自己的想法和我们对咖啡豆的认识
  
  尽管小资语文存在不同流派,但是因为他们集合在同一面大旗之下,所以万变不离其宗,就像咖啡豆一样,每一粒咖啡豆都会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和其他咖啡豆是不一样的,但那是咖啡豆关于自己的小资想法,不是我们对咖啡豆的认识。在我们看来,所有的咖啡豆都是咖啡豆,尽管根据栽培品种,咖啡豆可以被简单分为阿拉伯种、罗布斯塔种和利比里亚种,尽管我们也知道咖啡生长地区的气候、海拔、土质对咖啡豆的风味、质量、特征都有微妙的影响,但是无论怎样,咖啡豆还是咖啡豆,无论是好的咖啡豆还是坏的咖啡豆。因为即使是最好的咖啡豆,也不如一粒钻石璀璨;而最坏的咖啡豆,怎么样也比驴粪蛋要强一点点。所以咖啡豆只能和咖啡豆之间做比较,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想说明小资语文的好坏也只能在小资语文之间做比较,不能拿小资语文和被他们模仿的文学作品来比较,因为这种比较是不公正的。
  在开始比较之前,我们必须设定一些共同的前提,否则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咖啡豆只有和咖啡豆比较才有意义,也是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比较出什么是好豆什么是坏豆。那么根据什么才能进行比较呢?这个根据我想应该是小资语文的一些共同特点,我们的比较就是看看哪种文本把这些特点发扬得淋漓尽致,而哪些文本却做的差强人意。下面我来谈谈小资语文的共同特点。我谈得绝对不专业,欢迎专业小资批评指正。
  
  
  给咖啡加点叫“人文精神“的糖
  
  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泛文化时代,以前“有文化“是指“识文断字“,那个时候,认字的人少,大多数的人口都被当作劳动力一样使用,所以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没文化“。虽然他们也吃饭也喝东西也上床办事,但是他们那叫“过日子“,不叫“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和“性文化“。现在识字的人多了,所以这些日常琐事都成了“文化“。我看见过一些大家写的小品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看过,他们喝一碗豆汁儿,买两根芹菜都是文化,透着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被子子孙孙祖祖辈辈地薪火相传,到了现如今的孙子辈小资文本中,就可以简单地以“直接引语“方式使用了,就像我们把经过提炼的方糖加入咖啡一样,前辈们的范文起到的就是这种作用,使我们的小资文本彰显出文化的魅力。当然这是一个工艺工程,手艺好的彰显得自然,手艺差的就有点邯郸学步的意思。
  我们先说说好的吧--比如沈宏非同志,人家写饮食,就写得很人文精神,很有文化。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给咖啡加点糖--小资们最喜欢加的糖是“张爱铃“、“乔布斯基“、“卡尔维诺“,也有些老小资们喜欢拿“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说事。比如说,我读过一篇书评,评论的是一本畅销书,知道什么叫畅销书吧?畅销书不是学术书!可是那个写评论的小资同志是怎么给自己的文章开头的呢--他在第一自然段就说:“康德说,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我看完他的书评,通篇与“康德说“没有任何关系。康德是一个大哲学家,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他怎么可能对百年之后的畅销书做出妥帖的评价?我认为这位小资批评家演砸了,他让我看出他想卖弄自己和康德的关系--他可是知道康德说过这么一句话的!这要不说出来,不就跟特意花大价钱买一件VALENTINO 的内裤却没有机会在女人面前表现一样令人沮丧吗?
  同样偶尔演砸的还有余杰同志,余杰同志的“糖“多半来自俄罗斯,比如他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告诉你“真正的哲学总是挣扎“,并且马上点明出处--别尔嘉耶夫说的;“做一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人“,这是勃洛克的想法;“我残酷的生活并不需要礼物“,阿赫玛托娃的著名诗句。余杰被江湖上称为“肝脏写作“,他的成名作很多,我个人认为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有一种“真实的愤怒“,这种愤怒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但问题是后来他没有什么可愤怒的(因为能愤怒的都被他愤怒过了),结果他还要“愤怒“,甚至试图唤起别人的“愤怒“,这个时候他就开始《铁屋里的呐喊》、《想飞的翅膀》、《爱与痛的边缘》,我一个和“肝脏派“阵营对立的小资朋友对我说起余杰时原文如下--他以为自己是什么鸟儿呢!要翅膀干什么!他就在铁屋里喊喊口号得了,其实那个铁屋根本就没有上锁,他自己随时可以走出来,但是人家不,偏要呆在里面体会爱与痛的边缘。一面体会一面把自己知道的名人逸事都写下来,后面要一点呐喊的作料!
  回到好的文本。不能不提沈宏非同志,他的“糖“很老道,加入咖啡就溶化了,不让你再感觉到糖本身的味道--举例说明:在那些遥远的山岭上,甜蜜而洁白的霜已经开始解冻,它们就要汇成一条河流,把我们安全地渡返。说吧,记忆,就像嗜甜软的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回忆若有气味,应是“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
  再给你一个例子,还是沈宏非。这次他的“糖“不是张爱玲而是“弗洛斯特“--尘世间没有庸俗的饮食,只有庸俗的饮食者;有卑微的男人,而没有卑微的恋爱。弗洛斯特写到:“你要爱,就离不开这个世界,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去处“。如果把爱缩微成男欢女爱,把世界具体到屋檐之下,那么你要恋爱,就离不开饭桌。除此之外,我同样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去处。
  知道应该给咖啡加糖是小资们的共识,但是加什么样的糖,怎样加,则使小资们被区分开来,使有的小资很到位,很抢手,而使另一类小资很落魄,很愤怒。不过没有关系,余秋雨说过:“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你说余秋雨是谁呀?你真不知道?你是不是小资呀?!
  
  
  出来混是要有专业精神的
  
   小资语文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专业精神“。比如说你总会在小资的文本中读到一些很专业的词--“恩格尔系数““边际效应““囚徒困境“……,就是风花雪月类的小资语文,也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你空气中弥漫着“熏衣草“的香气,房间里飘着淡淡的“迷迭香“,男人的衣袖上散发着很明显的“古巴雪茄“的味道。这都是专业精神。在任何一篇小资作文里,你都不可能读不到这种很专业的“名词“,以及对这些名词的专业描述。比如评论干红,要说“很干“;再比如评论一个女孩的笑容,要说“很柴郡猫“。
   再给你举些例子--“我的黄杨木面具在这一年添了一抹热烈的色彩,使那张久远的脸谱仿佛活了一般。“看,黄杨木面具!不是榉木也不是红木,专业吧?
  再比如--“爱情也许会老,可是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却可以随着时间和岁月的流逝而愈来愈纯,宛如一杯盛在玻璃杯里的绿茶,看得见漂浮的叶子,而香气却是久久不忘的。“是玻璃杯里的绿茶,不是搪瓷缸里的高沫儿!
  还有更专业的,比如“明亮的玻璃窗,里面是如同秋千一样的坐椅。优柔地荡来荡去,想起了莫文蔚的《十二楼》。“是莫文蔚的《十二楼》而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知道什么叫具有“时代感“的“专业素质“了吧?
  小资语文是分专业的,就像考大学分文理科一样。文科有文科的系,理科有理科的专业。热门专业的专业性强,所以录取分数线高,考上热门专业的学生也许是为了不辱“名校精品“之身份,所以一定要在咬文嚼字的时候尽量使用比较生僻的专业知识,比如大家都在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咱有专业精神的就要谈论《莱辛顿的幽林》,再比如专业知识差的国政类小资在谈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咱就得谈论他的另一部书《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想想为什么万金油似的专业总被人看不起?不就是专业性差吗?!
  所以出来混是要讲专业精神的,比如说经济类的小资语文,无论如何要拉上“约翰·纳什“、“弗里德曼“、“海尔布鲁纳“什么的,管他们说了还是没有说,当初究竟是怎么说的,根本不重要。
  反正小资文本里这些专业性强的词越多,说明作文者的层次越高。在这里我推荐一份叫做《经济观察报》的报纸,虽然业内很多人对这份报纸嗤之以鼻,轻蔑地称之为“肉红色“的报纸,意思是批评这份报纸的“肤浅庸俗和一些看上去专业但实际上半瓶子醋的观点“。不过,小资们喜欢,小资们总是喜欢那些超越他们理解力一点点的东西,供小资阅读的文本一定不能是那种完全没有专业的文本,或者专业性很差的文本,当然专业性也不能太强,比如让他们读未经翻译的《罗纳德·科斯和方法论》以及《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那是存心要羞辱小资们的智商和摧残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在这个层次上说,《经济观察报》的定位很准确,他们文章的专业性恰巧在小资虚荣心可以允许的艰涩范围之内。
  小资语文的专业经过我的粗略整理,基本可以分为“国政专业“、“经济专业“、“电影与戏剧专业“、“文学专业“、“音体美专业“以及“时尚文化专业“;相同的专业根据治学的风格不同,又可以分为“酷“、“土“、“装大尾巴狼“以及“事儿逼“、“到位“等等。
  比如说吧,一个时尚文化专业的文本--“GUESS新推出的男装运动表,采用闭锁式表冠,防水功能更深达200米。经过热处理的水晶玻璃表面更能防止刮痕。如果你是一位坚持品位、又热爱动力设计和运动生活的男士,那么GUESEE手表一定满足你的一切期望。“
   我上面这段文字可不是抄录于什么广告,而是摘自于一本很时尚很小资的读本。类似这样的文本在大街小巷以及写字楼咖啡屋的免费派送杂志中比比皆是。这个文本显然出自于一个“时尚文化专业“的新生,这名“新生“用了很专业的表达方式,比如“闭锁式表冠“、“水晶玻璃表面“,但很显然这名新生的用词风格比较“土“,缺乏想象力。
  再比如一个“电影与戏剧专业“的小资评论一出叫做“死无葬身之地“的话剧,他通篇用的词都是“恐惧“、“内心的战栗“。这属于夸张不到位,建议这些“初生牛犊“跟陈丹燕老师学学专业精神,当然有比陈丹燕更到位的,但是我考虑到学习的难度系数,所以我只推荐陈丹燕的文本。
  “即使是五十年代初的黑白照片,也能看出,那一天,天空一定很蓝,一点点树叶,白色石头的纪念塔和深色的青铜像,因为上海难得的蓝天而突然显出了爽朗的美。那是愉快的上午,从阳光照在脸上的方向可以看出来。阳光是从街心花园东面的白先勇家的花园那个方向过来的。那时他家已经离开花园四年了,他家园子里种的桃树和香樟树还在一天天长大,这样的情形就像是租界的梧桐树在1944年的夏天一样。晚上,他家的树散发着森森的树气,水池里的意大利喷泉不再喷水,静静的一汪水在晚上的月光下波光粼粼,池边的那些大理石的雕像开始积上了黑色的灰尘。在太阳照耀的时候,树和水的气味都会铺陈在半条街上,也许那天,上官云珠他们一家,都能闻到那清凉的气味,闻着它们渐渐消失在炎热起来的阳光里……“
   这是陈丹燕在《上海的红颜遗事》中的一段文字。知道什么叫高手的专业素质了吧?你看人家怎么说树--桃树和香樟树还在一天天长大,这样的情形就像租界的梧桐树在1944年的夏天一样!你再学习学习人家怎么说水--意大利喷泉不再喷水!是意大利喷泉不是街心公园的喷水池!再看看人家怎么形容天空,人家不说“晴朗“人家说“爽朗“!
  
  
  小资鸡汤中精华素
  
  小资语文中的大部分都属于“心灵鸡汤“。但同是鸡汤,由于料理的厨子不同,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广东的厨子喜欢煲很浓很浓的汤,而江浙一带的,口味则清淡很多,如果是一个四川厨子,没准儿鸡汤上面铺一层红油,万一赶上个把留过洋,在洋餐馆里做过跑堂的厨子,他做的鸡汤可能带点奶油味或起司味。但无论多么不同,搞来搞去,都是鸡汤,而且都加了精华素,谁也别说谁的不地道。
  作为小资鸡汤中必不可少的精华素,我认为是一些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就像当年张海迪、曲啸、李燕杰说过的一样,但是在小资语文中,他们被提炼成精华素,就像各种牌子的鸡精一样,一经加入,立刻提升口感。
  当然鸡精也是分口味的,比如香辣味的、鲜香味的、酸辣味的、奶油味的等等,即使同一口味的鸡精还有高下之别,比如有方太和美极之分,看你喜欢哪一种了。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小资文本的泛滥正如鸡精的牌子一样,看牌子看说明书觉得它们之间差别很大,其实用多了,就那么几种,没什么新鲜的。套一句被小资用过的句式--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同样别指望你能随随便便就喝到小火慢炖的鸡汤,太阳底下都是加过鸡精的。你能指望的就是你的那碗还能喝,不太差。
  我们来说说那些还说得过去的鸡精所具备的品质吧。大致分一下,有这么几种类型--“伤感型“、“厌倦型“、“虚无型“、“文化苦旅型“、“粪土当年万户侯型“、“许你一个未来型“以及“学期评语型“。
  
  【伤感型】
  
  作为伤感型的代表句式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彼此都无法再有任何责怪--因为我们同样都飞不过沧海。“伤感型的鸡精中必要的元素应该有表达寂寞的“烟花“、“爱尔兰咖啡“以及“帕格尼尼“等等,伤感型的鸡精中用到最多的词应该是“曾经“、“于是“以及千万次的追问“对不对“和假装不知道的“反问“--是不是这样?
  比如说比较简单的伤感型小资语文--曾经爱过。年少的岁月。简单的事。张艾嘉的电影《心动》,再一次让人回味爱情的甜美和脆弱。
  这篇范文是一个叫安妮宝贝的女孩子的作文。你不觉得小资吗?她很人文,上来说“曾经爱过“,这话多少流行歌曲都唱过呀!她还很专业,是电影文学专业,人家说张艾嘉的电影《心动》,你看过吗?最后人家很伤感--回味爱情的甜美和脆弱。
  当然安妮宝贝和陈丹燕老师一比较,就小资得不够了,这说明小资也是需要经验的--姜还是老的辣。小资也一样。经历的事情越多,越有资本去小资。
  比如陈丹燕老师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她是这样描述她的主人公的与世长辞的--我真的庆幸自己那天带了花去看戴西。于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了她那被细小的美丽的事物牵起的笑容。此刻,我想起从前在华沙旧城的一个教堂门口买的戒指,那是一朵用银子做成的玫瑰花,盛开着。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的开放,也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让它凋零。
  人家用的专业词语就不总是雪茄呀酒吧呀,人家说华沙旧城。人家不是简单的说出自己的感悟--那样太廉价。人家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的开放,也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让它凋零。知道什么叫“我不知道“了吧?
  
  【厌倦型】
  
  “厌倦型“的鸡精和“伤感型“的很容易混淆,就像红梅牌的味精和莲花牌的一样。但是她们还是有区别的。表面化一点说,伤感型的多少带一点唯美,就像秋天的落叶,虽然是飘落了,但是还保持一种飞舞的姿态;而厌倦型的则是彻底消极,而且很容易就滑向酷、另类。厌倦型的鸡精中最常出现的是否定性的词,比如“无“、“毁灭“、“残酷“等等。
  比如“青春是无以为继的苍白在孤独之中逐渐老去的一只手盛开绽放灰败衰落而另一只手掉进尘埃你有时候会很想把一样东西拆开分类组合冷冻雪藏直至遗忘直至生命里无所希冀不再盼望我们都会长大我们都会这样那样伤心喜悦无一漏网我们是战士坚强勇猛脆弱敏感适时怒放无人抗拒无人能挡无法想象我失去你的那一瞬间那一天终将来临生离或者死别拥抱或者放弃无法逃避奔跑远走高飞光天化日我与你都无所遁形如影随形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自然现象下雨天晴落花流水冬天春天每天打开报章杂志新闻版娱乐版社会版无所不知无人不晓当你终于离开当我无所事事吃饼干咬指甲喝水发呆望望天空看书电视电影情节曲折感动双眼发红无论是怎样的未来前景美好光明暗淡灰暗我们依然奋勇向前想象无边无际海阔天空飞鸟和鱼的自由在自己的手中一只手盛开绽放灰败衰落而另一只手掉进尘埃。“
  不是我忘了打标点符号,是原文如此。告诉你,这叫“很乔伊斯“。知道谁是“乔伊斯“吗?去书店翻翻那本《尤利西斯》,据说全世界能读完并且读懂这部作品的人屈指可数。在这部伟大作品的结尾,大概有数十页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知道什么叫“酷“了吧?知道什么叫“厌倦“了吧?就是懒得搭理你。你说你看不懂,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至于我,我已经厌倦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大师都厌倦过,比如说尼采比如说叔本华,厌倦又不是大师的专利,小资们在酒足饭饱之后,为什么就不可以感到厌倦呢?当然小资的酒不是燕京瓶啤和二锅头,他们要喝很干的干红和很白的白兰地,他们能承受的底线饮料大概是蓝山咖啡和依云矿泉水。这么无聊的吃喝,不厌倦也难。我相信小资语文中的厌倦,他们厌倦得不喜欢用人们习惯的人话和加了标点的句子,那就由着他们吧--LET IT BE。
  
  【虚无型】
  
  这类鸡精盛行于网络,主要得意于大话西游和周星驰的一系列影视启蒙。
  比如说迟宇宙吧,他写了《我与金庸的战争》,我在这里摘录一段他写的“寂寞洪七“:
  事实上做一名有理想有尊严的乞丐并不容易,做得最好的,就是帮主。
  ……
  他们问我:“那你的理想是什么?“
  “寂寞。“
  “寂寞是什么?“
  “站在华山顶上。“
  当我最后站到华山顶上时,我已经不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了。也许,只是一只鸡屁股。
  我认为迟宇宙同志的“虚无“就很到位,理想是什么?寂寞是什么?这些句式的节奏很像古龙的风格,这种风格很多人都想学,但是学得都太差。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一学就会学成--“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毛毛雨“;或者上来就没头没脑地说“不相信爱情,虽然从16岁就开始恋爱。“然后再很深刻很深刻地说“爱情不会伤害我们,能够伤害我们的,只有自己。“,这种“虚无“虽然也小资,但是层次不高,类似汪国真的诗歌,虽然也合辙压韵,但是诗的感觉差了一点。
  
  【文化苦旅型】
  
  知道什么叫“苦旅“吗?就是不能太兴高采烈。小资们喜欢“在路上“,喜欢“橄榄树“,你总可以很容易地读到这样一些文字。在各种为小资准备的课外读物上。比如说:“喜欢旅行,喜欢一个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再比如说:“只是前行,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陌生的容颜,对我来说很重要。“还有“一旦决意要流浪的人,只会有两个梦想--爱情与事业“。这样的文字感觉都属于文化苦旅型的,他们试图要使他们的行走与普通人的直立行走分开,他们的行走是文化苦旅似的,他们哪怕是一边走一边什么都不想,也是“文化“,何况他们有的时候还有些了不得的感悟。
  在这方面,无论行走的小资愿意或者不愿意,他们都应该读读骨灰级小资--余秋雨老师的书--人家能从一面壁画联想到浩瀚的古代文化,能从一场荒山夜雨体味到“人类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这叫什么?这叫“功夫全在诗外“,比上来就轻浮地宣布“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要含蓄要深刻。当然如果觉得余秋雨老师的不好学,不妨学学程黛眉的,那种小资的味道--长大以后,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首小提琴曲《印度客人之旅》,那首曲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忧郁,它让我理解了一种生命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人生的旅途之中,生命悠远而绵长,充满了无奈与感伤,但是也充满了眷恋和安慰。
  知道怎么写好“文化苦旅型“的小资语文了吧?重要的不是在行走,而是在行走的时候想起了什么--看人家想起的是什么?是小提琴曲而不是唢呐;再看看人家感悟到了什么--生命本质。这比动不动就写“旅行真好““流浪真好“要高级一点。
  
  【粪土当年万户侯型】
  
  这类小资语文版本很多,良莠不齐。网上有很多板砖都属于这种类型。鲁迅先生当年好像说过“漫骂和恐吓不是战争“这样的话,今天的小资们似乎在争着比赛看谁能骂出花儿来。而且他们特别喜欢骂文化,或者他们骂的时候特别喜欢采用一种“百川东到海“的方法,把问题最后归结到文化的根子上。
  在我看来,他们骂的时候一般是张嘴就来,而且多半为了表现自己的才气,不惜留下许多其他方面的把柄。比如说余杰吧,他为了说明“一个国家有没有文明,从一张小小钞票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样一个命题,使用了自己的独门暗器--粪土当年万户侯。
  他是这么写的“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快要100岁的尼尔斯活蹦乱跳地铭刻在瑞典人的心中,也被全世界的孩子和成年人所接纳。瑞典政府为了表达对作家的敬意,把尼尔斯故事搬上了钞票。顿时,纯粹是作为’钱’的钞票,被赋予了一层浓郁的文化意味。与之相比,某些专制国家只知道将独裁者的头像印刷在钞票上,如此行径是何等狂妄和愚昧啊。正如当年袁世凯窃国之后,急不可耐地将自己的头像铸造在银币上,企图让自己随着’袁大头’的流通而永垂不朽。“
  余杰的文体属于“肝脏写作“,就是火气特别大,结论特别“千秋万代“。小资语文中的“粪土“派都有这么一个特点--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学过逻辑,也不怕自相矛盾,反正先骂了再说,至于骂得对不对,或者骂的逻辑和自己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否有矛盾之处,暂且不去理会。
  比如说余杰同学的这段痛快淋漓的骂法,就颇有李敖柏杨的皮毛。问题是说服力不够。比如我的一个喜欢亦舒风格的小资朋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余杰见过几个国家的钞票呀?他知道英镑上印的是谁?美元上印的又是谁?为什么印个童话中的主人公就是有文化?咱要是真把水浒的一百单八将给印上去,没准儿这个北大才子又会破口大骂--哪个国家像中国似的把古代的英雄印在钞票上,你看看人家美钞上印的是谁?“
  粪土当年万户侯,骂袁世凯都没有问题,问题是要提高骂的水平。在这点上,我建议我们的肝脏写作派多学点历史学点逻辑,不难,只要懂高中历史和三段论就成。
  
  【许你一个未来型】
  
  “带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到我肩膀;我的爱,只肯为你勇敢。“这是F4主打歌中的两句歌词,我认为这是近几年来涌现的小资文本中最经典的“许你一个未来“型的。
  其他的版本都比较低级,比如说:“相信爱情吧,当你从失恋的绝望中抬起泪眼,你会发现天空还是很蓝很蓝,依然有鸟儿在飞“;
  再比如“孤独是人类一种精神上的最高境界,伟大的哲学家与诗人都产生于孤独……学会孤独吧,假如孤独是能学会的话“;
  再比如“如果我能够飞,我将飞到你的身边“;“我愿意被整个世界抛弃,只要你还在我身边,依然爱我“。这种“许你一个未来型“的小资文字,如果写好了,很能让人感动的,但现在由于模仿的人太多,所以给人感觉很廉价,不止是许的愿廉价连同未来也一起让人觉得不值得等待。
  
  【学期评语型】
  
  不知道为什么小资们喜欢给人打分,给事物做总结或者做预测。比如他们经常会在这样的标题上开始作文--罪大恶极的八种男人、绝对不要娶的十个女孩以及对付老板的20个方法和1000种说爱的方式。
  小资们还喜欢用祈使句--千万别把男人逼急了。不过,你真要给他一个机会说“不“时,他却更有可能说是。
  --所有的女人都会变得像她们的母亲,那是女人的悲哀;所有的男人都不会,那是他们的不幸。
  --所有的生活分为两类,好的和坏的。
   我不知道小资们凭什么那么自信,他们议论天下的男人和女人以及爱情婚姻生活,而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一律用全称判断。
  
  
  小资语文备忘录
  
  小资语文如沧浪之水,浩浩荡荡。我这里总结的只算是沧海一粟。另外,我知道有很多人渴望着尽快“小资语文“起来,在这里我告诉你一个捷径,只要你在一篇文章里使用了下面的这些**和关键句式,那么你的作文多多少少都有小资的味道。你不妨试试看。
  首先是名词--尽量多的在文章中使用马奈、托马斯·曼、蔬菜沙拉、西芹百合、手编草帽、星巴克、卡布其诺、迷迭香、鸢尾花、木棉水、哈根达斯、扭纹雪芭等等;而且名词能用英文就用英文,如果涉及时尚品牌,则以能熟练运用法文和意大利文为好。
  其次是形容词--“很卧虎藏龙“、“很莫扎特“、“很钢琴课“、“很巴顿“这是一个路子;还有一个路子是这样去描述事物--“岁月的额头“、“麻醉的黄昏“、“喧闹的黎明“、“华丽的叹息“,总之越出人意料越驴唇不对马嘴越好。
  第三是省略语--永远要说“村上“而不是“村上春树“;“杜拉“而不是“玛格丽特·杜拉斯“。要像称呼自家人一样称呼“莎拉·布莱特曼“为“莎拉“, “罗兰·巴特“为“罗兰“, “切·格瓦拉“为“切“!
  
  
  小资语文典型句型一瞥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却要一辈子去忘记。“
  “春天总是要下雨,那是大地和天空在做爱。“
  “几扇玻璃门掩尽上海的西化与浮华。带点文艺气息的孤傲,实在是比烟花寂寞。相形之下,广州的Dandy Don’z简直不值一提。“
  “和朋友在星海听一场小提琴CONCERT,散场的时候漫步在二沙岛的风里,脚下是夜的珠江,那么柔软地淌着……“
  “满耳绵软的吴语,满眼符合Mix & Match规则打扮的红男绿女,令我有点窒息。“
  “一树灰白的枝干,燃着大红大红的花。Scarlet。火样的情感,想起了那个美国南方小镇上的女人--费雯丽以及费雯丽所引以为傲的’柴郡猫式的微笑’……“
  “我个人喜欢记住的是斯坦因小姐的客厅,如果赶巧的话,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喝着朗姆酒,让毕加索给你画像,读海明威的小说,听马蒂斯胡说八道……“
  “对于’厌倦’的迷恋在我21岁那年达到了顶峰。我幻想自己从宿舍楼上笔直地跃起,并以美妙的姿势在空中划一道圆满的弧线……“
  “红色的窗帘,我身上粉红色的短衫,以及深蓝色的桌布,颜色非常阿莫多瓦。“
  “背上的NIKKO还是很沉。矿泉水和药片都在。买的那件棉织的开襟上衣,旧旧的玫瑰红。是自己喜欢的。想着可以配一条碎花的布裙子穿……在火车的卧铺上,把它整夜地盖在腿上。还能闻到棉布的淡然清香。想着我还能为你流浪多久。为你美丽多久……“
  
  知道怎么写好小资语文了吗?就是不好好说人话,把一句话说得支离破碎,中英文交杂,名词尽量用英文,形容词最好用名词前加“很“或者“非常“之类的副词前缀。然后使用情绪强的表达方式--比如“一辈子去忘记“、“那么柔软地淌着“、“很沉“、“旧旧的玫瑰红“、“是自己喜欢的“、“整夜地盖在腿上“、“满耳绵软的吴语,满眼符合Mix & Match规则打扮的红男绿女“,这都是很强的情绪表达,是“整夜“而不是“半夜“,是“满耳““满眼“而不是有一耳朵没一耳朵以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想着“我还能为你流浪多久,为你美丽多久“。小资吧?
  
发表于 2003-12-12 1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小资语文

阿倒关注的东西倒是不少!可惜我身处僻远,这里没有小资,有大腹便便,有公款车,有暴发,有贫困!就是没有小资,培养不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00-2012 东山人 All Right Reserved.  (题字林长奇)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返回顶部